Connect with us

觀點

程宏亮:中美關係初現止跌回穩

發佈於

【明報文章】10月7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帶領兩黨議員6人團抵達上海,展開對中國的訪問,這也是2019年以來的美國國會首個訪華代表團。自今年6月以來,中美在各層級各領域的互動明顯增多。雙方高層密集接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和商務部長雷蒙多等先後訪華;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了美方官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舉行了長時間深入會談等。

此外,兩國智庫為代表的非官方互動互訪明顯增多,美國商界領袖也頻繁來華。這與年初乃至更早時候中美間近乎停滯的交往狀况,形成鮮明對比。那麼該如何看這輪互動?其對中美關係意味着什麼?

雙方都有意使關係回穩

首先,這輪互動表明中美都有意推動雙邊關係止跌回穩。過去數年,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中美關係只有大落而難有大起,甚至跌到兩國建交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為推進所謂「大國競爭」戰略,美國對華全方位打壓圍堵,致雙邊關係緊張惡化。

可歷經幾輪交手後,美國預定的目標未能實現,反而面臨對華關係徹底破局的戰略風險,引發美國戰略界乃至全世界的擔憂,故而開始強調「負責任地管控中美關係」。中方則以對歷史及世界負責任的態度和胸襟,在堅持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的治本之道,為此發揮元首外交引領作用,堅定捍衛自身利益之時,維持中美關係大體穩定。這輪互動就是對兩國元首去年在印尼峇里島會晤共識的積極落實,表明雙方都有意推動雙邊關係止跌回穩。

其次,部分反映美方開始重新相對務實地看待對華關係。美國國內近年來的對華氛圍總體不佳,在對華鷹派裹挾下,非理性的對華強硬成為「政治正確」、「政治時髦」,成為部分政客快速撈取政治資本的重要手段和捷徑。

受此影響,美國對華政策愈發不理性,甚至呈現任性和失智狀態,尤其美國國會不僅瀰漫着盲目反華仇華情緒,而且試圖全面主導美國對華政策。但這種非理性和任性的對華方式,對美國自身利益產生明顯負作用;一些棘手的全球性和區域性議題,沒有中方合作更是難以解決。

美國各界的理性聲音為此逐漸回流,呼籲重新務實評估對華關係和交往手段;前國務卿基辛格甚至警告,任由中美關係失控或對人類文明產生毁滅性的影響。

這些都對正在競選連任的拜登政府產生影響,其內閣官員為此開始與中方互動,中美在工作層面建立起數個工作機制;拜登還推動國會兩黨議員聯合訪華,並表達了想藉主辦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之機,在舊金山與習主席舉行峰會的願望。這輪互動,可以說部分反映了美方在對華問題上恢復務實的一些迹象。

最大挑戰在美方「遏華心魔」

最後,中美關係止跌回穩就須美方不能再繼續兩面三刀。兩國關係止跌回穩,符合雙方各自利益,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願望,沒有哪個國家想再體驗一遍冷戰經歷。中國對中美關係的態度是一貫的,核心就是兩國應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基於中美關係確實面臨很多挑戰、困難甚至風險的現實,負責任地提出應該探索新時期的中美相處之道。

然而,現實充滿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美方常囿於自身的內部問題,特別是為守護霸權而要遏華的「心魔」,所以在對華交往時,常表現為兩面三刀和沒有底線,常令好不容易剛見起色的中美關係急轉直下,導致兩國激烈博弈和碰撞。尤其是美國近年不斷提升打「台灣牌」的力度,使台海局勢高燒不退、兵凶戰危,致中美關係愈繃愈緊,並面臨失控的戰略風險。

因此,美國要真想「負責任地管控中美關係」、要真想聯手中國解決一些全球性及區域性的重大挑戰和問題、要真想在舊金山成功舉辦一屆APEC領導人會議,那麼就不能再延續這種兩面三刀和言行不一的行事方式,不能繼續在台灣問題上挑釁,否則接受錯誤信號的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可能做出令美國栽大跟斗的不負責任舉動;不能既要人為搞對抗,又想尋求中方在一系列問題上合作。

以實際行動與華聯手

走出和平共處新道路

美方應排除干擾、克服「心魔」,秉着對本國人民和世界負責任的態度,多往前看而非迷戀過去,不要讓對華「再接觸」變為「再掰一次手腕」,應該在管控的基礎上推動中美關係穩定並改善,以實際行動聯手中國走出一條不同制度、發展階段、歷史文化背景的大國和平共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相處新路。若這個目標能夠實現,不僅符合中美各自利益,而且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性貢獻。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程宏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