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10年一帶一路 如何謀升級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本月17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顯然,發展10年的一帶一路倡議被寄予更高的期待。

過去10年,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打破各種屏障和壁壘,讓各要素於共建國家中快速流通,在全球形成了互聯互通的國際化大流通格局,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改變共建國面貌,成為解決貧富差距的平台與載體。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向世界展示了一種嶄新的全球價值取向,即全人類命運相連、興衰與共。

而今發展了10年的一帶一路倡議,如何繼續保持吸引力和引領性?

從三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與10年前相比,如今世界面臨的局面更加複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大國博弈加劇,全球供應鏈面臨拆分重構,此外,全球仍要面對防止戰爭、防控瘟疫、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難題,更加需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發展理念的引領,共建國之間整合資源、積極應對。這也意味着一帶一路需適應當下需求,提升吸引力和引領性,才能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

中共二十大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順應時代變化和現實需求,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應從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合作產業的升級。10年間,5G、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發展迅速,同時引發產業革命,一帶一路必須緊跟新產業發展。本屆論壇包括互聯互通、綠色發展、數字經濟3場高級別論壇;綠色經濟、數字經濟代表了未來產業合作的方向。

合作產業的升級,將帶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供應鏈與價值鏈提升,為全球發展積蓄新動能。目前中國正積極探索一帶一路數字領域合作新模式,例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彌合共建國之間的數字鴻溝、產業鴻溝。而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例如鼓勵清潔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綠色基建投資等,除價值鏈的提升外,也能夠牽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其次,將更多精力放在規則、標準的制訂與融通。制度型開放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核心和重點,這將為中國帶來更穩定、可靠的對外開放政策及營商環境,也意味着對外開放制度建設方面,將面臨大刀闊斧的改革。

提升一帶一路當中政策溝通質量,例如減讓關稅、解決貿易爭端、減少貿易壁壘、實現海關安全和通關便利化等規則的協調對接,並推動雙邊、多邊協議的制定,降低共建國之間的溝通成本。此舉對內可倒逼中國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和制度性的開放,對外則可實現國際合作規則的引領。

此外,加強行業標準的制訂與引領。例如以設施聯通為橋樑,促進電力、通訊和交通基礎設施標準的互認及統一;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推動構建低碳綠色標準體系,引導合作國家綠色低碳經濟轉型。

最後,應提升風控意識,建立相應保障制度。目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有150多個,涉及不同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宗教信仰,這也意味着政策溝通、項目實施當中,可能存在多個風險點,例如項目風險、金融風險、法律風險甚至輿論風險等。故需提升風控意識,注重事前調研評估,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推動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是值得舉杯慶祝的里程碑,更是應勤力思考、謀求升級的轉折點。筆者希望,未來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引領共建國共同塑造一個更聯通、包容、開放、可持續發展的繁榮世界,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