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銳紹:進退有度借東風 萬事俱備欠東風——從中國力推「一帶一路」10周年談起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中國力推「一帶一路」外向型經濟,轉眼10年。近日,中國為這重大政策大力宣傳,說好中國故事。由於一帶一路仍在發展,而且在調整中,目前難作結論。對於中國強調的成績,我不一概否定,當中確有好處;但對於國內外指出的問題,又不能機械地看成「凡中(指中國和中央)必反」。所以,我還是秉持「互借東風,進退有度」的精神(算起來,這原來是我40年前一篇文章的標題)。再看一帶一路的10年,又令我想起《三國演義》裏諸葛亮談到火攻曹營的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故有今天標題。

(1)冷靜務實地看外國反應

──對於一帶一路的投入和某些成績,中國高度肯定,自不待言,可以理解(請參閱官方近期的材料)。不過,宣傳歸宣傳,但必須頭腦清醒,才能正反兼顧,不至迷信宣傳。

先談中國重點發展一帶一路的沿線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尤其是非洲、中亞地區)初期確實歡迎和支持中國在本國發展,非洲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還有宣傳中心(中國資助和協助)介紹各個非洲項目和前景。不過,經過一段時候,實際利益下降或不符,這些國家感到「貨不對辦」。尤其是中國經濟下滑,減少對外投入,一些在建項目「爛尾」,即使跟中國友好的非洲國家(例如坦桑尼亞)也再向歐美求助,贊比亞更成為首個債務違約的非洲國家。

中國說沒有製造別國的債務危機,但有些國家則不滿中國要求以石油和礦產資源、港口使用權等利益償還。這可以是商業性的債務重組,也可以被看成剝削。這些認知差距令當地人民不悅,加上積累多年的中企勞資糾紛,以及在開發中的環境破壞,已大幅抵消中國宣傳的「互利」。只要看看愈來愈多在非洲的中資企業要自行安排和聘請保安隊,已可見一斑。

──再談與中國友好的俄羅斯和朝鮮。俄羅斯總統普京高調讚賞一帶一路,還親往北京出席論壇。可是,令人記憶猶新的是,中國提出北面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時,原來這「一帶」有上中下三線,但上中兩線主要經過俄羅斯,結果俄羅斯甚有保留;下線經中亞地區(多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前往歐洲,但沿線國家又礙於俄羅斯的態度而對中國小心翼翼。中國在「一帶」的高鐵發展不如「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就是這個原因。近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受西方制裁,才跟中國走得更近。試想,這樣保守的關係能夠推動中國的「一帶」之利嗎?

人所共知朝鮮需要中國協助,但朝鮮對中國經濟無甚作用,近來還與俄羅斯愈趨密切,杭州亞運金正恩都不來,正好說明親密的「戰略伙伴」也不會親密到哪裏去。

──至於西方陣營,對中國發展早已先天地抗拒,也是國際常情。即使中國把一帶一路由「戰略」改為「倡議」,西方世界也不會叫好。加上中國近40年的發展,以及西方世界自身的問題,即使沒有一帶一路,都會引發「東西對抗」。所以,更要講究策略了。

最近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訪華,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晤,就是一場高水平的談判。博雷利在會談和公開講話中(包括在北大)說得很直,如中歐貿易進一步失衡,必然加速歐盟對中國「去風險」的速度;中國對俄烏局勢的態度,也不受歐盟歡迎……王毅的回應務實,預示中國會趁機修補和強化中歐經貿關係,藉此弱化美歐關係。這就是「互借東風,進退有度」的調節,尤其當自己仍是「欠東風」的時候,更要知所進退。

(2)檢視過去未如理想的原因

──在肯定一帶一路某些成績的同時,必須深入研究有什麼障礙和失策之處,總不能一句「外國遏制中國發展」就說得過去。如今看來,內地專家學者也總結了一帶一路在操作時的四大問題:

一、發展過快致後期力有不逮,力不從心。按原來規劃,只涉及65個國家,但現在發展至152個,約佔聯合國成員的四分之三;一帶一路本來向西發展,但後來迅速東擴至南美洲。「越國以鄙遠」,乃兵家和政治之大忌。

二、未能精準計算成本效益,包括整體策略和個別項目。例如最近通車的印尼雅萬高鐵,經過印尼前後兩任政府的渾水摸魚,與中國講數後,中國的利益大減。

三、未能按照大歷史的經驗,精準預測宏觀變數。即使與中國友好的緬甸,其重點項目(例如密松水庫)也因為緬甸內政波動而拖延,以致成本大增。諸如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更是變幻不定。假如中國謀定才後動,資源就不會被套緊或綁架。

四、未能同時完善內部體制,令貪污腐敗的作風延伸到一帶一路項目上。當發生這類事件時,又因為涉外因素較多而秘而不宣,改為內部處理。但這又令問題惡性循環,更為嚴重。

雖然做生意有賺有蝕,但內地專家現時的反思是:為什麼不可以做得更準、更好和更周詳呢?

──上述是部署的不周之處,還有思維的漏洞:

一、中國認為即使在經濟上吃虧,也可以取得外交和政治好處,此乃「經濟買外交」的國際規律。可是,現代國際政治只講求「三實」,即實際、實力和實利。以埃塞俄比亞為例,來自中國的利益少了,外交上的配合也少了。

二、中國以為跟外國政權搞好關係就可以了,殊不知外國人民也有其影響力、發言權和行動權。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為例,該國政府同意讓中國租用43年,但當地人民反對,堵塞港口;中巴經濟走廊,也經常發生不利於中國的事故。

三、中國以為用金融手段(例如貸款)可以發揮駕馭作用,但當外國不能償還時,中國往往只能減免。中國不能和不會像列強欺壓弱國那樣,用武力解決問題,最後只能「暗啞底」處理算了。

(3)調整後的一帶一路前景

──調整後的項目,現時看來多是可行。只要避免好大喜功的弊病,踏實而行,相信還是有利的。

──但近期及長遠的出路,仍是穩定和發展西方國家的關係,才可以逐步建立主導以至日後壓倒性的優勢,否則又急功近利,步履不穩。

──根據歷史經驗,上升之國要取代現有強國,必須經過持久的實力建設,才能抓準機會。當年美國立國之初,英國也大力打壓。中國必須繼續進退有度、沉着應對,在內部盡快做到「萬事俱備」(包括軟實力),才能「借好東風」。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