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郭耀斌:哈馬斯突襲爭生存空間 也為伊朗俄國利益服務

發佈於

【明報文章】控制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獲伊朗全力支持的武裝組織哈馬斯,在贖罪日戰爭50周年之際發動「阿克薩洪流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突襲鄰近加沙邊境的多個以色列城鎮,除了發射火箭炮,亦派武裝分子潛入,綁架並殺害以色列和外國平民。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多年,軍事實力弱得多的哈馬斯一直主要隔着以國築起的圍牆,發射火箭炮摧毁以國境內鄰近加沙的民居,抵抗其飛機大炮和坦克,死傷數字也是哈馬斯一方遠多於以色列一方,因此是次有大批以色列及外國平民,在以色列境內被哈馬斯擄走甚至殺害,外界甚為震驚。

哈馬斯突襲以國後不久,屬黎巴嫩真主黨活躍範圍的以色列接壤黎巴嫩邊境,也發生針對以國的襲擊,伊朗另一個衛星武裝組織傑哈德(PIJ)承認責任。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讚哈馬斯的行動,但否認伊朗參與其中。美國情報部門亦透露,哈梅內伊得知哈馬斯突擊以國後表現驚訝。

阻以沙建交 保「伊朗走廊」影響力

哈馬斯此時此刻攻擊以色列,表面動機明顯是報復過去一兩年,以國警方無理闖入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區聖殿山、本來只限穆斯林入內參拜的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報復猶太殖民區不斷擴張。惟放眼現時的國際環境,不難想像哈馬斯的舉動既為了爭取僅餘的生存空間,也直接或間接助伊朗甚至俄羅斯一臂之力,衝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伊朗早於1980年代中期便扶植黎巴嫩什葉派勢力成立真主黨,美國在2003年出兵推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並佔領該國後,鄰旁的伊朗也開始介入伊拉克政治,建立親伊朗的什葉派勢力,防止美國利用伊拉克作跳板攻擊伊朗。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伊朗與俄國強力支援巴沙爾政權,當中伊朗源源不斷提供武器及建立親伊朗民兵勢力,輔助政府軍對抗反對派武裝勢力和背後的美國。事實上早於2004年,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便警告,伊朗積極在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林(2016年跟隨沙特阿拉伯步伐,與伊朗斷交)和也門,建立以伊朗為中心的「什葉半月」(Shi’ite Crescent),透過什葉派或親伊朗民兵組織,鞏固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2020年他改稱為「伊朗半月」(Iranian Crescent))。

2006年哈馬斯勝出巴勒斯治自治議會選舉,隨後一年趕走本身主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法塔赫(Fatah),取得加沙實際控制權後,哈馬斯的金主由沙特轉移至伊朗。自此加沙被伊朗納入勢力範圍,成為該國對抗以色列的前線。上述的「伊朗半月」,實際上也是「伊朗陸路走廊」(Iranian land corridor),肩負輸送或分享伊朗武器、資金和人才,務求全方位夾擊以國和抗衡沙特。

沙特與其他中東及北非國家一直有默契抗衡親伊朗陣營,例如2017年沙特曾牽頭與卡塔爾斷交,理由是指控該國資助伊朗、哈馬斯和穆斯林兄弟會。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主政期間,不但表現強烈親以色列立場,也借助其女婿兼時任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與沙特王儲兼實際掌權人穆罕默德(一般簡稱MBS)的私人關係,美沙兩國(沙特多年來支持巴勒斯坦立國,又資助巴勒斯坦政府,直至2021年)首先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取得共識,同意徹底放下這個纏繞中東數十年的包袱,也就是把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以及嘗試消滅伊朗介入巴勒斯坦問題的可能,造就了特朗普於2020年1月提出的以巴「和平方案」。

該方案雖然同意巴勒斯坦立國,但所謂建國只是由一塊塊被以色列猶太殖民區包圍的西岸細小飛地組成;加上提議在其他地方設立首都,而非巴勒斯坦人爭取多年的東耶路撒冷,又要求加沙去軍事化,法塔赫和哈馬斯異口同聲反對該方案。

巴方政府對猶太殖民區立場放軟

2020年9月庫什納與MBS的秘密談判,也促成以色列先後與數個阿拉伯國家和解及建交。法塔赫領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當時批評,在巴勒斯坦立國一事未完全解決下,美國便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猶如在巴勒斯坦背後「捅了一刀」。

繼任特朗普的拜登,即使因為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遇害案的立場,令美沙關係趨冷淡,但兩國繼續為以沙建交秘密談判,阿巴斯也代表巴勒斯坦參與其中。據《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底報道,阿巴斯放軟立場,只要求巴勒斯坦政府增加在西岸部分地區的控制權,及要求以國摧毁在未獲以色列政府同意下便自行興建的猶太殖民區,不再要求剷除西岸所有猶太殖民區。

由於以沙建交條件也涉及美國提供民用核技術予沙特,以及美沙兩國組成類似美日、美韓的軍事同盟,假如一切按目標進發,以色列在中東的地位將顯著提高;加上沙特取得核技術,伊朗的伊斯蘭世界威望和地緣政治策略將遭重創。

再者,當巴勒斯坦政府接受了以色列猶太殖民區已成事實後,哈馬斯的武裝鬥爭合法性,只會更加被巴勒斯坦政府、以色列和沙特消解,因此哈馬斯及背後的伊朗,甚有動機阻止以沙建交。哈馬斯透過綁架以國人質引來以軍血腥報復,再把加沙居民和建築物遭受炮火攻擊的畫面用社交媒體呈現於世人,順利鼓動包括沙特在內的全球穆斯林社群情緒,迫使沙特暫停以沙建交談判,以避風頭。由於以沙建交符合美以沙三國的長遠外交利益,日後重啟談判的機會很大,惟形式上或變得更秘密,以免伊朗和哈馬斯先發制人。

俄烏戰爭外闢戰場 削美軍援力量

俄烏戰爭發生逾一年半,戰事早已進入膠着狀態。烏克蘭雖獲西方國家不斷供應武器,也得到西方國家培訓烏軍士兵操作北約制式武器,但始終不願派出地面部隊擴大戰事,使烏國在收復被俄方佔領土地的進展上甚為緩慢。

隨着時日過去,美國開始有人質疑應否繼續巨額軍援烏方,美國眾議院時任議長麥卡錫因被共和黨保守派指控在軍援烏國一事上,與民主黨的拜登有秘密協議,嘗試繞過國會撥款過程,結果他被共和黨保守派議員動議罷免成功,而短時間內未有人補上。當美國眾議院議長未有明確人選,加上麥卡錫落台前表決通過的預算案,只足夠聯邦政府維持運作至11月17日,今突然發生哈馬斯偷襲以國,勢令更多堅定支持以色列的兩黨參眾議員思考,應否把烏克蘭軍援的一部分改為撥予以色列加強對抗哈馬斯和伊朗,得益的自然是俄羅斯。

中國能否從中得益?

今年3月中國斡旋促使沙特與伊朗重新建交,使外界對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另眼相看。同年6月阿巴斯到訪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會後雙方同意建立戰略伙伴關係,而外界也聚焦阿巴斯為中國的新疆人權問題「背書」。

即使如此,中國在中東(伊朗除外)的人脈關係網遠遠不及美國,大多集中在經貿活動;沙伊建交只是談判較後階段才賣人情給中國,伊拉克和阿曼才是促成兩國重新建交的幕後關鍵。由於以、沙傳統上與美國淵源甚深,中國基本上只能考慮到伊朗利益,以及取得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最弱勢的巴勒斯坦政府支持下,單方面提出以巴和平方案,自然難以得到以沙兩國支持,更遑論美國忌憚中國意欲挑戰中東秩序。因此,中國的巴勒斯坦問題立場,與烏克蘭問題立場同出一徹,均是大外宣多於實際,北京沒有能力也不願意插手。

隨着MBS不再視巴勒斯坦問題為沙特外交重點,阿巴斯也接受現實,不再追求完全消除西岸猶太殖民區,伊朗甚有動機在未來繼續鼓動哈馬斯襲擊以國,以加沙居民的人命抵擋以軍炮火和MBS的決心,盡量破壞以沙建交。至於哈馬斯,他們的每次襲擊,就像是目睹包括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正式被美國、以色列和沙特肢解前的最後悲鳴。

作者是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郭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