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施麗珊:「共創明Teen計劃」的明天

發佈於

【明報文章】現屆政府上任一年多,至今仍未公布官方的最新本港貧窮人口數據。早前有組織參考統計處資料,指出本港今年首季貧窮人口逾136萬,貧窮率達20%;貧富差距情况在疫後轉趨惡化,由疫症爆發前的34.3倍,擴大至57.7倍。

貧窮絕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貧者身處窮困境况,全方位感到生活壓力,對未來缺乏想像和盼望;對於身處貧窮家庭的兒童而言,位置被動無助。面對宏觀經濟變化,政府政策和服務的適時支援更見迫切。

助累積社會資本 應對多元匱乏

兒童貧窮源於自身家庭的貧窮。要避免陷入世襲貧窮,必須從教育、就業和建立社會資本着手,亦要增加原生貧窮家庭收入。過去10多年來,歷屆政府均強調須積極處理貧窮問題,當局先後推出多項針對支援清貧家庭兒童的項目,聚焦支援個別處於弱勢家庭的兒童。

對身處貧窮家庭的兒童來說,除了經濟上的匱乏,同時亦陷入多元匱乏困境。貧窮兒童的父母及照顧者礙於工作維生、個人健康問題、應對其他生活壓力,較少能建立較廣闊的社交網絡或跨階層人際關係;加上每日要為生活奔波,或教育程度的限制,或難以持續協助下一代參與不同活動、開闊個人眼界。

為協助清貧兒童開闊眼界、加強個人自信、建立正向人生,去年8月政府宣布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對象是來自弱勢社群家庭(尤其是居於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學生,首階段協助共2800名學生(第一期),當中包括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及財政支援三大元素。計劃為期一年,內容包括迎新活動、訓練課程、友師與學員互動、團體活動、畢業典禮及擴闊社交網絡等。當局期望透過計劃協助清貧學童定下未來目標,力爭上游。計劃已推行一年,明天又如何走?

僧多粥少難受惠 宜增名額擴對象

目前計劃受惠人數每年只有2800名貧童,覆蓋面不足,參加者年齡更收窄至初中,排除了高小清貧學童。據2021年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估算,全港有逾22.6萬人居於劏房,當中16%即約3.6萬人為15歲以下的兒童。若按兒童年齡劃分,2022年12至15歲的貧窮兒童亦近6萬人。單單以此初中群組估算,倘每年計劃提供約3000個名額,貧窮兒童最快都要等候近20年始能全部參加;今天等候參加計劃的兒童,恐怕已屆成年都未能受惠。

若從「深度」來看,計劃僅推行短短一年,既要涉及師友關係建立、學童認識個人志趣、建立價值觀,更要理解職場,甚或學會儲蓄理財。要在一年內完成,恐怕非常困難。再者,計劃為期僅一年,時間明顯太短,對學童作用有限。

當局應盡快擴大受惠規模和惠及所有貧窮兒童,容讓更多清貧學童受惠,人數應由不足3000人大幅增至每期2萬名貧窮兒童。對象方面,亦不僅主要以劏房初中生為對象,更應擴展到小四至小六及中四至中六學童。對於有特別需要的弱勢家庭兒童而言,計劃應酌情收納以容讓更多學童受惠。

提升財政津貼額 增師友關係深度

共創明Teen計劃有助加強對弱勢家庭清貧兒童及青少年的支援,值得肯定。奈何在僧多粥少下,當局應訂立合理機制,例如引入經濟審查制度(如入息及資產審查)或社會因素(如單親家庭學童、殘疾學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等),以訂定參加者優次。

事實上要有效累積社會資本,師友與兒童建立持續、可信賴的關係至為重要。師友可以人生閱歷分享如何面對學習成長挑戰,透過持續相處,成為兒童成長楷模,薰陶兒童學會逆境下自強、建立個人自信心。而要建立有效的師友關係,適足的相處時間也是關鍵。

根據我們今年8月所做的「貧窮兒童對『共創明Teen計劃』意見」調查,62.1%曾參與計劃的受訪兒童反映與師友見面時間太少;有學童更表示近一年內只曾接觸師友兩三次。似乎實際運作與計劃原有設置有一定差距,友師會面次數有待增加。

師友關係是深耕細作的過程,要「生命影響生命」,持續接觸、溝通方式和內容均非常重要。其實不少計劃均面對「友師荒」,不少專業人士職場工作繁重,無暇擔心友師,企業招徠的員工亦不一定能全年全情投入計劃。因此,當局應鼓勵不同企業和各行業僱主參加,包括提供配對津貼予參加計劃的企業、鼓勵企業將導師參加計劃的服務時間當作上班時間換算,以吸引更多有心人擔任師友。此外,計劃服務期應由目前一年訂為不少於兩年,以增加計劃深度。

計劃另一吸引之處是,提供5000元啟動資金予學童用於學習計劃,完成計劃後又可另外獲發5000元,其間不用供款。為增加對清貧學童的支援,啟動資金津貼額應增至1萬元,完成計劃後參加者另獲發1萬元,並增加運用時間及用途彈性,令貧困學生有更充裕資源支付學習、發展潛能及基本生活所需。

結合兒童發展基金 擴大支援網

其實共創明Teen計劃並非新事物,當局早於2008年已推出兒童發展基金,其結合社區家庭、商界及政府三方資源的跨界別協作項目,亦是促進弱勢兒童長遠發展。基金下的計劃為期3年,同樣包含個人發展規劃、目標儲蓄和師友配對三大元素。基金至今推行15載,在全港各區推出312個計劃,受惠兒童逾2.6萬,兩項計劃有其相異之處(見表)。

不幸的是,由於在前線中,上述兩項計劃的招募對象十分相近,甚至出現競爭,當局今年宣布暫緩批出新計劃。其實兒童發展基金成效顯著,無限期暫緩計劃,極為可惜,實應繼續推行。當局應改善兒童基金計劃,包括擴闊可參加計劃的清貧學童年齡、增加配對供款金額等,甚至容讓沒有能力為目標儲蓄供款的清貧家庭以其他方式取代供款(例如從事社會服務等義務工作)。

此外,共創明Teen計劃亦可與兒童發展基金分工,前者應聚焦協助無能力儲蓄供款的赤貧學童(如綜援學童、獲全額學生資助的學童);後者則支援準貧窮學童(如住戶入息中位數75%以下住戶的學童、半額學生資助受助人等),務求擴大貧窮兒童支援網,助更多孩子累積社會資本,攜手脫貧。

作者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扶貧委員會委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施麗珊]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