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見盡生死無常 正視自身壓力 資深護士轉冲咖啡 助人紓壓

發佈於

【明報專訊】病房內生死無常,不時有病人因頑疾或意外離世,人生無奈畫上句號。曾於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任職資深護師的李頌恩(Margaret)感到諷刺的是,不少病人被世俗定型的期望拖垮,不敵生活包袱,多次自尋短見,令她察覺都市人對精神健康缺乏關注,也正視自身工作壓力已達臨界點。工時長、文件多,在39歲這年,她毅然離開堅守十五載的崗位,走到西貢小店轉職咖啡師,用自身經歷為客人過濾苦澀和辛酸,讓生活的濃和淡,喝一杯便過。

明報記者 張逸羲

9年前接觸烘焙咖啡豆

後創業開工場、咖啡店

2007年畢業的Margaret,翌年加入公院深切治療部,歲月匆匆打滾,輪值時徹夜未眠照料病人,閒餘時進修、培訓新人、教書,將每周7天奉獻給工作。她9年前因興趣初次接觸烘焙咖啡豆,沒料一試愛上,遂報讀課程、考牌,先於觀塘開工場,去年再於西貢開咖啡店Rias Coffee Roaster,最初由員工幫忙打理,自己則在醫院、咖啡店和工場三邊走。她上月辭工,全職投身咖啡事業,更開班教人炒豆、冲咖啡。

常見病人尋短 驚墮同一漩渦

Margaret任職護士期間,有次一名四旬壯漢染病入院,在深切治療部短短5日不治,遺下妻兒;唏噓的是,鄰牀數天後住了約十三四歲的少年,因捱不住學業壓力和家人期望選擇輕生,「這些(自殺個案)其實成日都有,十八九歲(試過)自殺了很多年,每次入來都是自殺,(亦有)40幾歲已經放棄人生,酗酒服藥誤交損友」。

面對一個又一個自殺的病人,Margaret頓覺社會價值觀被嚴重扭曲,對成功有約定俗成定義,不容許失敗,「很多時人會當自己是超人、什麼都做到,就會將自己虛耗」,沒時間停下來休息和反思。她驚覺墮進同一漩渦,多年來為工作勞碌,除照顧病人還有數不完的文件,放假無暇陪3歲女兒,壓力逼近臨界點,「若連自己的well-being(幸福)都維持不到,又如何將well-being帶給病人和家人?」

「有病才去醫」是香港醫療系統寫照,也反映港人面對精神健康的心態。Margaret說深切治療部護士須一葉知秋,從病人身體細微變化,預測可能發生的病情轉變,及早護理介入。同一理論應用於照顧心靈,在倒下前也要及早介入,「愈叻的人愈需要了解自己需要」,而剛好願意學冲咖啡的,正是對生活有要求、工作勞碌的人。

冲咖啡專注觀察 學懂放鬆

Margaret希望客人在炒豆和冲咖啡過程治癒自己,學懂慢活放鬆,「專注在冲咖啡,眼睛看着顏色變化,耳朵聽着咖啡有沒有特別聲音,聞到有無穀麥味道、烤麵包味道,你自自然然就會放鬆」,也要敞開心扉、多找人傾訴,「將心神和時間專心把豆炒好,可能之後可以換個角度看,發現事情不是這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