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王家豪:俄羅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與作用

發佈於

【明報文章】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周於北京舉行,最受矚目的外賓無疑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普京對中國國事訪問不乏象徵意義,皆因這是他在俄烏戰爭、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後首次外訪(撇除吉爾吉斯等獨聯體國家而言)。此前,普京曾缺席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和在印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其中後者並不是《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的締約國。

俄羅斯國內曾有聲音質疑普京訪華的決定,恐怕他將淪為眾多一帶一路國家元首之一,導致莫斯科變得像是中俄關係的小伙伴(junior partner)。然而,這些憂慮沒有成為事實,普京獲中方安排在論壇上第二位發言,突顯了他作為主要嘉賓的身分。在論壇上合照中,站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另一邊的也僅是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而來自歐洲的其他與會者只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更何况,俄羅斯官方素來強調自己不是一帶一路的成員國,更着重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合作。

務虛的「一帶一盟」

中俄主流媒體經常描繪「一帶一盟」相容互補,在今天可能是理所當然,但在10年前情况可不一樣。早在2011年普京競選第三任總統時,他已提出成立歐亞聯盟(「經濟」二字在克里米亞危機後添加)作為外交政綱,以鞏固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的影響力。兩年後,習近平才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通過六大經濟走廊將歐亞大陸接連起來。莫斯科最初對中方倡議抱有懷疑態度,原因是它涉足到中亞和東歐等俄國勢力範圍,亦有邊緣化俄羅斯、與西伯利亞鐵路競爭的可能(註1)。中國知名學者王義桅便曾指出,俄羅斯的大國心態和懷疑態度對一帶一路的落實構成了政治風險(註2)。直到克里米亞危機後、2015年習近平訪俄時,俄國終於對中方倡議表示支持,雙方並且簽署了「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翌年,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提倡「大歐亞伙伴關係」,被不少中國學者視為對一帶一路的軟制衡(註3)。

「一帶一盟」是中俄兩國元首的政治決定,而負責執行的官僚至今仍在探索對接的實際意思和具體方法。在字義理解上,雙方就着「對接」一詞的定義存在差異。中文的理解是合二為一的連接(如太空船),而俄文則有並行不悖、各自修行的意思。在翻譯成英語的官方文件中,中方和俄方分別傾向使用docking和conjugation來形容「對接」。在本質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倡議、非正式組織,提倡靈活彈性的合作方式;而歐亞盟則是仿照歐盟的高度制度化的區域組織,實行統一關稅等政策。在對接合作的機制上,俄方認為聯合聲明的簽署奠定了「5+1」模式,即歐亞盟代表5個成員國與中國接洽。莫斯科也提出可以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對接合作的平台,但中國始終傾向以雙邊形式與前蘇聯國家合作。

歸根究柢,「一帶一盟」消除了中俄兩國在歐亞融合上的潛在衝突,但兩者要進一步深化合作還面臨着諸多挑戰。

中俄基建合作的樽頸

一帶一路以基建為主,惟中俄合作項目的實質進展不似預期,難免令雙方失望。「莫斯科-喀山」高鐵是中俄合作的重點項目,但工程多次遭到延期,最終被無限期擱置。這項目早於2009年由俄方提出,旨在將穿梭兩城的行車時間由14小時縮短至約逾3小時,也具備潛力進一步向東延伸至中部城市葉卡捷琳堡及北京。儘管中鐵國際集團在2016年同意為項目的建設提供4000億盧布(當時計約62億美元)的貸款,惟克里姆林宮對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抱持懷疑態度。喀山的本地生產總值僅佔全國的約1%,而喀山所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居民的每月平均工資也只得4.6萬盧布(大約4000港元)。根據筆者近月的親身經驗,從莫斯科往喀山的來回火車票價為9400盧布,而機票價格則大約是1萬盧布,恐怕造價不菲的高鐵在定價上難以與它們抗衡。此外,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歷了多次金融危機的衝擊,故此近年積極減少外債規模,自然對一帶一路可能造成的債務陷阱保持警惕。再者,俄羅斯目前的基建發展方向優先考慮南北之間的連繫,全因東西方已經有西伯利亞鐵路連貫起來。除了提倡與印度和伊朗等國共建「國際南北運輸走廊」外,今夏普京亦建議俄國鐵路公司興建連接莫斯科與聖彼得堡和南部旅遊城市索契的高鐵路線,而這些項目並不符合一帶一路連接東西方的構想。

在眾多中俄大型基建項目中,唯一落實的是「西伯利亞力量」(東線)天然氣管道,但它在兩國宣布「一帶一盟」對接合作前已經完成談判。這項目早於千禧年代初展開談判,但雙方在價格上經歷了超過10年的拉鋸戰,直到普京的介入才促使俄國天然氣公司與中石油集團在2014年簽署總值4000億美元的協議。同年底,兩間企業再簽署了「西伯利亞力量2號」(西線)項目的框架協議,但至今仍未達成實質協議。俄方一直較熱中於西線項目,它把天然氣從西伯利亞西部的氣田輸往中國,而這塊天然氣田同時也對歐洲市場供氣。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的開通賦予俄羅斯作為「搖擺供應商」的地位,讓中國和歐洲互相爭奪俄國天然氣,以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不過對北京來說,西線項目並不是必需的,因為中國仍可以從土庫曼等中亞國家採購天然氣。西線天然氣管道最初計劃連接新疆,導致中方需要額外成本來輸氣往其他能源短缺的地區,因此後來俄方建議改道經蒙古向中國東北供氣。今年初習近平訪俄時,普京表示雙方已就西線管道達成協議,但中方聲明卻沒有具體提及這項目。根據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的說法,上周普京與習近平會談期間會討論「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但他同時指出雙方沒有計劃簽署任何文件。西線項目的談判膠着,可以有兩個解讀:一、中國不願賠上聲譽,被西方國家指摘為俄羅斯侵烏的幫兇;二、中方希望進一步討價還價,特別是有感於俄方的談判籌碼正在減少。

中俄關係的「基本盤」

在俄烏戰爭前,普京與習近平的聯合聲明宣揚中俄關係「無上限」,但雙方現時已經不再使用這個修辭。此前外界揣測「無上限」關係意味中俄結盟,但有中國學者反認為這說法正表示兩國不需要結盟,因為目前「結伴不結盟」的狀態擁有無限可能性,為雙方保留外交靈活性(註4)。另一方面,有人認為俄烏戰爭使中俄關係變成北京的「負資產」,惟中國學者指出俄國的戰略價值在中國面臨重大國際危機時將顯露無遺,例如潛在的台海衝突(註5)。在一帶一路論壇中,俄羅斯又何嘗不是唯一支持中方的大國?

有俄國漢學家認為中俄關係已經「觸頂」(註6),雙方已經擺脫了克里米亞危機後過度樂觀的期望,此後將維持務實的合作。在政治上,中俄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即使兩國對後單極世界的新秩序有不同演繹。受到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俄羅斯與中國的貿易額今年突破2000億美元(根據俄方推測)也是自然的發展。

在央視的專訪中,普京形容習近平為具商業頭腦(business-minded)的伙伴,也許他正為當前中俄關係作出了最適切的判斷?

註1:王家豪、羅金義(2021):《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融合與俄羅斯復興》(台北:新銳文創)

註2:王義桅(2015):《「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北京:人民出版社)

註3:tinyurl.com/56tzbau9

註4:tinyurl.com/28ns4nny

註5:tinyurl.com/y5vdjxay

註6:tinyurl.com/yyszr8cp

作者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王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