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黃俊恒:施政報告提出之殘疾政策 僅屬追落後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長達3個多小時的講辭中,行政長官提出了多項新政策,希望盡量回應社會不同群體的需要,似乎是在營造一個「人人有份,皆大歡喜」的印象。可惜在眾多的群體當中,殘疾人士彷彿是最受忽略的一群,因為除了那些年年行禮如儀的增加宿位和支援特殊教育以外,針對殘疾人士的生活及與時俱進的新點子卻是欠奉。

建智慧城市 不重視數碼鴻溝

首先,施政報告花了不少篇幅談及數碼經濟政策,從數據跨境到人工智能,無論數碼基建、財政支援、人才培育去到實際應用,政府當局都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顯然特區政府決意要把香港打造成為一個以數碼應用為核心的智慧城市。

可惜,在把香港打造成為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殘疾人士面對的數碼鴻溝卻絲毫得不到重視。整份施政報告隻字不提數碼無障礙政策,讓人感覺到特區政府似乎要把殘疾人士摒除於智慧城市的大趨勢之外。

舉例而言,政府當局建議提供資源以支援中小企發展電商業務,但是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在網上購物時,卻經常因電商平台未有無障礙設計而望門興嘆。若政府當局繼續無視殘疾群體對數碼無障礙的訴求,殘疾人士的數碼生活水平只會停滯不前,被時代愈拋愈遠。

康復諮委會加人 文不對題

另一方面,行政長官提出增加康復諮詢委員會殘疾人士及照顧者的代表數目,表面上是增加殘疾人士和照顧者在殘疾人士事務上的聲音和參與,但是這建議與殘疾人士群體一直主張的方向卻是相去甚遠,甚至可說是文不對題。

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群體一直提出政府當局必須成立殘疾人事務委員會,使殘疾人士能夠參與所有影響殘疾人士群體的公共政策制訂過程。所謂與殘疾人士有關的政策並不局限於復康服務、特殊教育或社會福利,而是包括其他範疇如資訊科技、就業政策、交通運輸、文娛康樂等。

明顯地,現時康復諮詢委員會的職能,根本未能完全觸及這些公共政策範疇,因此,增加殘疾人士和照顧者代表,根本無助於增加殘疾群體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亦無助打造香港成為對殘疾人士更友善的社會。

就業者津貼能增返職場動機?

就業也是殘疾人士非常關注的公共政策,但是施政報告中針對此範疇的措施可謂令人啼笑皆非。所謂鼓勵殘疾人士就業的財政措施,竟然是為就業中的殘疾綜援受助人提供500元的津貼。先不論此舉未能惠及非綜援受助人的殘疾求職者或僱員,甚至未能惠及殘疾人士的僱主,就算對受惠的約6800人而言,這筆津貼的意義何在?

如果一位殘疾綜援受助人已然擁有一份工作,無論政府當局是否向他提供津貼,相信這位殘疾人士都不會因此而放棄工作,也就是說,這500元根本沒有任何鼓勵殘疾人士就業的效果。

筆者相信政府當局建議發放津貼,是希望透過津貼吸引殘疾綜援受助人重投勞動市場。但是政府當局必須知道,倘若綜援受助人擁有工作,其部分收入會與綜援金對冲,區區500元的津貼,又是否一個足夠的誘因提升原殘疾綜援受助人重返職場動機?

筆者對當局的政策思路着實感到費解,按每人每月500元計算,6800人的津貼開支每年約為4100萬元,如果把這些資源投放在就業配對、職涯規劃和入職支援,會不會更有效協助更多殘疾人士就業?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強調香港已進入由治及興的階段,意味着他將帶領香港的生活環境走向不斷進步。但是整份施政報告的殘疾人士政策予人的感覺僅是「追落後」,不斷追補特區政府應該為香港殘疾群體提供的措施。如果當局仍然維持這樣的政策思維,香港殘疾群體的生活水平只會繼續落後於形勢,落後於時代,難道這是我們期望的香港社會嗎?

作者是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俊恒]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