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倪樂雄:作為觀念之戰的俄烏戰爭

發佈於

【明報文章】俄烏戰爭是千百年來人類反覆上演的悲劇延續。拋開諸如「北約東擴」、「東歐西奔」等表面的國際政治起因,它根源於兩種價值觀念的衝突。人與國家的行為,都是某種主導性的觀念支配下的行為;國家的戰爭行為,同樣受某種主導性的觀念所支配和驅動。因此俄烏戰爭也可以看做是兩種觀念之戰在現實中的顯現:一種是維護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一種是收復國家失去的領土。歷史上許多戰爭都源自這兩種觀念對抗,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和當前的俄烏戰爭。

維護既有國際主權秩序vs.收復國家失去領土

作為上次戰爭的結果,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一方面是按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法性質的「叢林法則」所建構,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只具有自然法意義上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以文明標準看是不合理、非正義的,這使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帶有與生俱來的嚴重缺陷。另一方面,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又是世界持久和平的保障,又具有合理性和正義性。

叢林原則在學者吳思那裏喚作「元規則」,他在《血酬定律》說,「所有規則的設立,說到底,都遵循一條根本規則:暴力最強者說了算。這是一條元規則,決定規則的規則」。叢林原則的動物性、野蠻性,是追求文明理想的人類想擺脫又無法擺脫、想拋棄又無法拋棄的大自然饋贈。歷史的無奈和諷刺在於,叢林原則從來都是和平秩序的助產婆,戰後和平秩序的正義性也須假道叢林原則方能得到。這就進入了詩人顧城的詩境:「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大自然贈給人類叢林原則,人類卻用它尋找永久和平。哲學家康德也說過:人類從事戰爭是為了尋找永久和平。

收復故土往往與民族、國家復興如影隨形,尤其對於戰敗割地的民族或國家而言,屬於合理的、必須為之奮鬥的正義事業,它曾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奉行和認可的價值觀。哪個國家不把戰敗投降、割地賠款視為恥辱?收復故土從來都是一個民族或國家雪恥、復興的最重要標誌,往往跟崇高偉大聯繫一起。

客觀地觀察,叢林法則所決出的失敗者(利益喪失者),往往持收復故土的價值觀念,敵視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對現存的世界和平產生威脅。叢林法則所決出的勝利者(利益獲得者),則持捍衛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維護世界和平的價值觀念。兩者形同水火,釀成一次又一次戰爭悲劇。

黑格爾揭示悲劇:衝突雙方都合理也都有罪

因此,俄烏戰爭正如哲學家黑格爾所揭示,「原始的悲劇就在於:在這樣一種衝突裏,對立的雙方,就其本質而言,都是合理的;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雙方只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性格的肯定的內容,作為對另一個同樣合理的力量的否定和損害予以實現。結局就是它們在倫理的意義上,並且通過倫理來看,全都有罪的」。

在黑格爾看來,悲劇不是正義與邪惡的衝突(儘管世人出於功利需要,把它扭曲成那樣),悲劇本質上是一種正義與另一種正義的衝突,衝突雙方都具各自的合理性和正義性,不幸在於兩者卻構成相互否定的關係,一方必須毁滅另一方。黑格爾從倫理上認為雙方都有罪,可能是從純粹人道主義的高度所做的判決,正是雙方的衝突導致了毁滅的悲劇。

但理論上對雙方的否定,仍無法使人們擺脫現實中的悲劇命運。在21世紀的今天,似乎人類已經為避免這類悲劇,在兩種對立的、各具合理性和正義性的價值觀念面前,毅然做出了取捨!放棄收復故土、維護既有國際主權秩序,2023年2月23日聯合國大會的表決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人類似已取捨 追求幸福而非自相殘殺

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聯合國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性質表決,141個國家認定俄羅斯是侵略,並加以譴責,要求其立即從烏克蘭撤軍;僅有7個國家支持俄羅斯;32個國家表示中立,中立者大多不贊成俄方做法,只是礙於利益關係沒有譴責。這一表決意味着國際社會幾乎放棄了收復故土的價值觀念,奉行既有的國際主權體系合乎正義的價值觀念,這也意味着符合俄羅斯本着民族正義的復興事業的軍事擴張,被世界大多數國家判定為對主權國家的侵略。

世界大多數國家拋棄收復故土的價值觀念,原因並不複雜。許多國家的邊疆領土,歷史上處於同鄰國的來回拉鋸狀態,倘這一觀念支配着世界各國,再同民族復興的偉大崇高觀念等連通一氣,世界將在無盡戰火中走向毁滅。而人類來到這個世界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不是來自相殘殺。所以,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面對俄烏戰爭時,在倫理實踐上,修正了黑格爾認為衝突雙方的合理性(正義性)都是有罪的,而是主張收復故土有罪而捍衛既有的國際主權秩序無罪,並且只承認後者的合理性和正義性。畢竟,黑格爾漂浮在哲學雲端,「國家們」生活在現實世界。

作者是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倪樂雄]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