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中美能否轉危為機?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期,中美關係的氛圍改變引發廣泛關注。自6月份美國國務卿訪華以來,美國財長、商務部長、參議院兩黨代表團、加州州長等陸續訪華,而中國外長王毅近日亦踏上訪美之路,顯示兩國高層互動態勢在加強。美國財長耶倫日前受訪稱,在經歷大約兩年「危險」時期後,美中關係現在更好了。筆者以為,中美關係目前進入重要觀察期。雙方能否將此前數年關係滑落之危,轉化為未來重塑之機,有待人力為之。

省州合作成「緩衝帶」 民間交往具「破局」可能

首先,中美之間存在轉危為機的能量基礎,即彼此民間與地方的互動。

日前,美國加州州長紐森訪華,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從整體觀之,儘管近年中美關係遇冷,但中美省州合作卻未停擺,甚至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潤滑劑」和「緩衝帶」。截至目前,中美已締結了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架起連接兩國的密集網狀紐帶。具體而言,紐森此行可謂亮點紛呈。他不僅在深圳試駕中國新能源汽車,探索與中方在氣候等領域的新合作,更直言美中「脫鈎」不是理性選擇,「仇亞」情緒必須反對。可以說,紐森既展現了區別於部分華府反華政客的鮮明態度,更代表了美國地方務實主義的政治力量,料將對美國其他州市的對華合作產生示範效應。

此外,美國商界如今亦在中美關係中扮演愈趨活躍的民間角色。無論是今年眾多美國跨國公司高管接連訪華,還是商界游說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皆表明中美民間力量在參與雙邊關係的重塑。顯然,這些民間力量不樂見中美過往的「觸底」狀態,希望中美重回穩健交往的軌道。民間交往是中美關係歷經歲月滄桑沉澱之果,是在關鍵歷史時刻具備「破局」可能性的根基力量。就此而言,重塑中美的「機遇」有迹可循。

其次,面對當前動盪的世界時局,中美存在轉危為機的合作需要。巴以新一輪衝突發生後,美國「與以色列站在一起」的政策,不僅引發國內政商學界分裂,更影響了美國的國際聲譽。多家美國媒體稱,中東局勢是美方現在最希望與中方討論的話題,美國政府希望中國幫助調解中東衝突,助其逃脫「中東困境」。除了巴以問題,俄烏衝突、朝鮮半島問題、氣候變化及全球經濟復蘇等,都離不開中美的協商合作。

美國政治學者、「軟實力」概念提出者約瑟夫.奈日前在華交流稱,用「冷戰」一詞形容當前中美關係是不恰當的。他認為,今天的中國和美國經貿合作程度很高,雙邊貿易額早就超過5000億美元;兩國人員交流密切,在應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方面,中美相互需要、離不開對方。在國際關係進入深度調整期的當下,黑天鵝事件不斷湧現,不確定的世界需要中美關係轉危為機,從而為全球注入企穩之力。

中方早有心理準備 美方要更多務實力量

再次,中美能否轉危為機,仍要看雙方有識之士如何作為。從中方而言,其對中美關係的大方向始終是明晰的。王毅近日表示,中美關係中總會出現一些雜音,中方對此淡然處之。「淡然」一詞表明,中方對中美關係的風險點早有心理準備,這不妨礙中方朝着穩健的大方向努力運籌中美關係。中方不要求中美關係回到過去的「蜜月期」,但也不希望看到螺旋下跌的態勢。

從美方而言,其國內政治精英能否擺脫喧嘩的雜音,深刻認識到中美關係轉危為機之必要及重要,才是真正的考驗。畢竟,2024年大選將至,美國兩黨若再爭相操弄涉華議題,難免損傷中美關係來之不易的改善氛圍。美方需要更多政治務實力量參與塑造中美關係,賦予中美關係穿越雜音的韌性。

接下來,各方期待的中美元首會晤能否順利進行,以及取得多少實質成果,將是觀察中美關係能否轉危為機的重要指標。期待中美能形成經得住時間檢驗的新相處之道,令雙邊關係真正穩下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