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北都會雙城三圈變四大區域 未提濕地海岸保育面積 甯漢豪否認違諾 (17:23)

發佈於

發展局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將由2021年提出的「雙城三圈」,改分為四大區域,料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政府預計2024年或之前為所有新土地發展項目制定土地用途和發展方向、2027年或之前為主要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單位各4成。

四大區域包括洪水橋一帶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以高端專業服務作定位,將有不少於200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面積,並預留超過70公頃用地以發展成「現代物流重鎮」;第二區域為「創新科技地帶」,涵蓋新田科技城,當中約300公頃為創科用地,提供相等於17個科學園大的樓面面積;第三區域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包括正在規劃的新界北新市鎮、古洞北及粉嶺北等區域,將發展各種與口岸相關的經濟用途,亦適合用作發展商業服務、零售金融及休閒活動;最後一區域為「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內含豐富自然資源,亦有傳統鄉鎮,當局將與深圳研究發展文化旅遊區的可行性。

綱領中亦有按產業需要規劃土地,例如為發展北都教育城預留共60公頃土地。發展局長甯漢豪說,進駐的院校屬何類型、為本地或本地以外院校等細節,有待落實時研究,但相信院校會配合落戶位置而有不同定位,舉例指在牛潭尾的院校應與新田科技城的創科定位有所配合。

被問到北都規劃橫跨廿年,之後政府如何確保落實時不走樣,甯漢豪表示,市民每年都會看到越多工程上馬,北都將貢獻3000公頃土地,工程亦陸續開始,形容是「莊嚴的行動」,冀社會擁抱項目,又稱政府已開拓北都的大方向,未來只會調整細節。至於發展資金及收地的現金流,她稱當局會分5年收回700公頃土地,有信心可以處理好,又指政府將設「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融資組合留待委員會研究。

甯漢豪:保育濕地重質 不拘泥於面積

對於政府於2021年10月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指出會形成總面積約2000公頃的濕地及海岸生態保育系統,惟今次綱領未有再具體提及,甯漢豪說,2021年的發展策略僅屬初步框架及願景,未經具體研究,列出的數字亦非一個承諾,故今次行動綱領提出的方案或有所不同,「唔係應承咗啲嘢,跟住唔去做 」。

甯漢豪又說,香港的土地有限,希望保育濕地時可以重質,而非拘泥於保育面積,亦不是要將濕地「1換1」。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補充說,保護生態價值是重要目標,當局在明年上半年會完成顧問可行性研究,適時公布詳細資料。

另外,政府會探討於河套區設「跨河橋樑小口岸」,初步構思讓預先登記人士可以創新便捷的出入境安排來往香港河套及深圳科創園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說,正就措施與深圳溝通,初步預料會針對來往園區的科研人員,可透過人面辨識等「無感通關」模式便利流通。深圳市政府口岸辦公室今年7月14日曾發公告,邀請機構就研究「福鄰小口岸規劃」作報價,研究暫定為期兩年,主要針對河套區東翼跨河橋樑口岸,即「福鄰小口岸」的規劃選址方案及口岸整體布局方案,內容包括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通關需求、功能與定位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