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反思恒大危機的3個角度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日,有關恒大集團實控人許家印的傳言終於「靴子落地」。據恒大公告,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恒大今時之危機,此前已經埋下伏筆。筆者以為,應從3個角度反思恒大危機。

首先,內地房地產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前些年粗放擴張的高增長階段,已然畫上句號。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的潮起潮落,與經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內地自改革開放之後,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城鎮化進程。

就此而言,內地房地產業的崛起,本質上是承接時代紅利。而隨着內地現代化程度加深,城鎮化步伐勢必放緩,房地產業亦會經歷發展轉型。

近年內房「爆雷」 乃轉型陣痛

在過往飛速擴張的階段,內地房企形成了高周轉、高槓桿的經營模式。房地產業與金融業綁定,甚至出現畸形金融化的發展勢頭,這無疑會衝擊實體經濟,從而影響經濟結構的優化。

事實上,中央決策層早已意識到風險,在2016年便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此後逐步為內地房地產業「降溫」,目的是調整房企的高槓桿模式,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內地近年出現的房企「爆雷」事件,正是房地產業進入轉型期的陣痛表現。

其次,不存在所謂「大而不能倒」的企業;而試圖將自身擴張失敗的代價轉移給社會的企業家,亦再難玩轉其小算盤。

在內地房企中,恒大可謂是激進風格的代表。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曹德旺曾公開批評許家印,稱許家印自己只有3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自有資本,卻通過貸款做到2萬億元。業內人士評價許家印具有濃厚的賭徒心態,賭的是規模制勝。然而一旦出現差池,代價卻在很大程度上轉嫁給社會承擔。

其實,恒大本應在近年採取降槓桿、減負債的穩健發展模式,但許家印卻高調「進軍」造車,繼續加槓桿,企圖在新賽道上復刻「規模制勝」,從而掩蓋原有的資本窟窿。結果不但車未造出多少,債務負擔進一步加劇。2021年,恒大財富部分到期理財產品逾期未兌付,表明恒大的債務危機向社會蔓延。

監督巨企需更到位 減風險影響

恒大「爆雷」後,考驗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關鍵時刻真正到來。不過,恒大「化債」工作卻進展緩慢。同時媒體不斷爆出,許家印及其家族試圖通過「技術性離婚」等手段,轉移個人資產。面對憂心如焚的購房者及合作伙伴,恒大未能承擔起自身責任。這不得不令我們省思,超大規模的企業需要更到位的法律和社會監督,方能降低其發展風險及連帶的社會影響力。

再次,真正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需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協作。

對內地政府而言,一方面,當下要在「保交樓」方面花費心力,及時紓解民生問題,助力房地產市場實現平穩調整;另一方面,繼續為民營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法制環境,大力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依法處理恒大 助增民企信心

許家印及恒大最終會有何種結局,相信會有法律法規給出結論。筆者認為,依法處理恒大危機,有助內地民營經濟及企業界增加信心。內地不乏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他們不僅合法經營,且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許多企業家亦不認同恒大無序擴張、過度投機的模式。總而言之,恒大危機值得各方深思,並在未來共同構建更健康的企業經營和經濟發展模式。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