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葛鴻雲:文化、旅遊和夜市經濟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來城中熱話之一,是搞活本港夜市經濟。香港素有「東方明珠」之稱,原因之一是維港兩岸燈火璀璨,高處觀之如明珠放光。自發明電燈後,夜市經濟便有了劃時代的革新。人工照明在城市發展中變得愈來愈重要,既出於實用目的,也考慮到美學因素,夜間休閒活動便成了本地居民和遊客的共同需求。股市起起落落,白天的喧囂和忙碌,在夜色升起時得以紓緩,打工仔通過夜市的調節,為翌日的打拼注入能量。研究也發現,黑暗和照明可以增強個人的審美印象,夜晚使城市景觀更豐富,讓旅行者的想像力可自由馳騁。畢竟,白天不懂夜的黑,燈光賦予了夜晚新的生命。

籌劃夜間活動 東西方做法不同

照明和城市的關係,是旅遊研究領域之一。以歐洲為例,2002年起源於法國巴黎的「白晝之夜」(Nuit Blanche),策劃深夜文化節日和活動,包括煙花、燈光裝置及博物館和畫廊的深夜開放。這一策劃如今已有全球多個城市響應,這些活動不僅面向遊客,還有助解決城市中的「深夜娛樂」問題。基於「白晝之夜」概念,英國發起了「光明之夜」(Light Night)倡議,其中包括戶外音樂會、馬戲團、煙花和燈光表演。這些項目還有助振興城市中心、營造熱情好客氛圍,並改變遊客對該地的感知。

雖然「白晝之夜」類型的節日在歐洲和北美城市愈來愈受歡迎,但中國的城市對夜間旅遊做法不同。旅遊文獻表明,東西方文化對照明的感知存在差異:西方城市傾向將燈光和煙花作為夜間節日一部分,與其他活動和事件並列;中國城市則利用照明項目來改造或創造夜間風景和景觀。

有研究總結了中國城市地區的夜間旅遊產品,包括休閒步行區、景區夜間遊覽、表演藝術、民俗節慶和燈光藝術裝置等,共有五大類;比較中國與歐洲,發現中國城市傾向圍繞單一主題發展夜間旅遊,例如美食街和購物街。有研究比較廈門的遊客和當地居民夜間活動,發現當地居民更喜歡購物、用餐和夜晚去海灘;而遊客則對民間藝術表演、夜間遊船和參觀廈門最大的城市公園更感興趣。

事實上在國家層面,近幾年中央政府也大力推動夜市經濟發展。2021年,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一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2022年公布第二批。迄今為止,已有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以各地古城區、文化產業園區、商業街區等文旅休閒區為主,包括北京王府井和杭州清河坊文化街區等。

數據顯示,去年6月第一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的夜間客流量,已達上億人次,平均每區每夜客流量有2.9萬人次,經濟效益顯著。以位於杭州老城區的清河坊為例, 毗鄰西湖、城隍閣等著名景區,名人、老巷、舊居、老店在清河坊內散佈錯落有致。清河坊始於南宋,自古已是杭州繁華之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清河坊開街20多年,一直是遊客和市民夜間遊玩飲食的好去處,人潮湧湧,筆者也曾數度前往。

文化可助促進旅業

文化旅遊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如是,近幾十年尤受重視。筆者與陳明祥、蘇靜蕙、林玉蝦諸教授的研究顯示,一座城市如果擁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對當地旅遊有促進作用,即是兩座相似的城市,若甲城市因唐詩而聞名,那麼甲城市的遊客和旅遊業相關收入,較乙城市為多。

流行文化對夜市經濟的發展也不可小覷。如前些年國內膾炙人口的歌曲《成都》,裏面唱道「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你會挽着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歌詞琅琅上口,傳唱甚廣,不少遊客慕名而去成都,只因想體會一把歌裏的氛圍。

須具鮮明地方特色

夜市經濟必須具鮮明的當地特色,才有吸引力,例如香港傳統的廟街、女人街、大牌檔。以昔日廟街為例,雖然下午四五時才開始擺檔營業,但這裏攤位眾多,提供各種各樣商品,包括時尚服飾、手工藝品、古玩美食等。夜幕降臨,廟街夜市的繁忙和熱鬧氛圍,吸引大量遊客。遊客來到,遇見心頭好,便是一輪你來我往的「砍價」過程,檔主遊客皆樂在其中。另一邊,紗幔細竹分隔出一格格小房間,輕簾掀開,走進去便可占卜看相問姻緣前程。燈光幽幽,聲音細細,襯着旁邊的大榕樹和天后古廟,那神秘遙遠而又接地氣的氛圍,使人着迷。

台灣的夜市聞名遐邇,是遊客休閒時最受歡迎的三大旅遊景點之一。有研究顯示,尋求新奇體驗、鍛煉身體和體驗當地文化及風俗,是激發香港遊客在台灣夜市消費的主要因素;其中飲食,包括體驗當地的小吃,是最受歡迎的休閒活動。國內不少城市的餐館以「大牌檔」為名,但遊客乘興遠道來香港的大牌檔「尋根問祖」,卻發現已很難找到正宗的路邊大牌檔,敗興而歸。

夜間經濟 極需創新

此外,本港發展夜市經濟和夜間旅遊項目,在堅持地方特色之外,也極需創新。以「幻彩詠香江」為例,始於2004年,已有近20年歷史,惟其間幾乎沒什麼變化,跟現在國內城市「燈光秀」相比,總感覺有些追不上時代潮流。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眼裏的夜市經濟,描繪了繁華而熱鬧的夜晚景象。而這樣的景象在當代最為貼近的地方之一,就是香港。夜市經濟不易為,但若成功,除了可為香港帶來經濟增長,也可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使之成為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Hsieh, A., Chang, J. 2006. Shopping and Tourist Night Markets in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7, 138-145.

(2)Huang, W., Wang, P. 2018.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Day and night 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cityscape. Tourism Management, 66, 274-286.

(3)Kot, H., Chen, M., Su, C., Lin, Y., 2022, Tang poetry and tourism: Cultural effects after 1000 years. Tourism Economics, in press.

作者是中大金融學系高級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葛鴻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