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關仲然:台灣藍白陣營 真的合得來?

發佈於

【明報文章】距離明年台灣選舉還有3個月,正在轉入最後直路。這次選舉結果,對緊張的兩岸局勢都有直接影響,作為「一國兩制」示範者的香港,自然應該關心和緊貼形勢發展。隨着選舉臨近,各方的風吹草動都值得關注。最新發展繼續聚焦於在野勢力的整合,柯文哲首先採取主動,拋出整合方案,提出「以民調決定」誰人出選挑戰民進黨。

不整合就拱手讓出勝利

在台灣,所有希望民進黨下台的選民,心裏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滋味。侯友宜和柯文哲本來已經難分難解,再加上後來旨在亂局、以聯署方式參選的郭台銘,就更是無語。這種心情,同樣見於對岸——當郭台銘宣布參選以後,從北京傳出的信息也是明確,就是郭的舉動「等同保送賴清德上台」。若大陸外交部口中的「麻煩製造者」當選,民進黨繼續執政,這非北京所樂見。

當然,所謂在野整合,一點都不容易:一來因為每個參選人在政治光譜上都有特定位置,有其專屬支持者;第二,對於讓步的參選人來說就是未選先輸,一天不整合、不讓步,機會再渺茫,都還有贏得明年選舉的可能。如果三兩下工夫就整合退選,當初就不會出來參選了。惟整合再難,在簡單多數的選制下,不整合就是直接將勝利拱手讓給賴清德,因此再困難、再不願意,都要整合。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整合,以及在整合之後是否有力跟賴清德一戰的問題。

據郭台銘所說,現在已達聯署數目的要求(限期是11月2日),取得參選資格。但現在所談的整合,其實都只是柯文哲和侯友宜之間的事。倘柯侯真的整合成功,郭台銘已無藉口繼續參選,就算一意孤行也是人畜無害、無傷大雅。民眾黨在9月底的時候,首先提出以「由第三方民調」作決定,選出候選人,落敗一方退選;後來柯文哲亦表示民調中取勝一方做總統選舉候選人,而落敗一方則推薦副手,合組參選,將來組成「聯合政府」。在推動整合的過程中,柯文哲佔了先機。

柯文哲擁有整合主動權

侯友宜需提高民調表現

從現在民調結果及侯友宜的回應,不難明白柯文哲在整合上擁有主動權。台灣的民調結果百花齊放,即使準確度成疑,惟各路民調結果都顯示柯文哲領先侯友宜。這意味着如果在野勢力以民調作為主要方法,柯文哲就會是勝方了。國民黨和侯友宜對於柯文哲的方案,回應也見曖昧——侯友宜說「民調是一個參考,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至於有什麼其他方法,他沒有多說,只強調整合過程要有充分溝通。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說歡迎「藍白合」,「希望侯友宜跟柯文哲能盡快見面」,對柯的方案不置可否。

黨內初選,尚且可以由黨中央一言堂決定(但即使像國民黨當初徵召侯友宜,也是經過參考民調數據),如今牽涉跨黨派合作,自然無人可以一錘定音,必須訂下機制,而無論怎樣設計,民調結果都會是當中關鍵。對國民黨來說,最需要做的就是在限期之前,盡力提高侯友宜在各民調中的表現。所謂限期,指的就是最後登記成為總統選舉候選人的限期,即11月24日。若11月24日前都無法整合,繼續出現3(甚至是4)名參選人的局面,到時要談論的就不再是整合,而是棄保。而這樣的棄保恐怕也只是各說各話、選民無所適從、賴清德坐享其成的結局。

那麼侯友宜在餘下時間,有可能提高民調支持度嗎?正常來說,如果決定了整合機制(當中包括用什麼民調、不同民調的比重等),那麼在比併民調之前,參選人之間也就應該好好辯論,讓選民可以更清楚知道各參選人的實力和政綱。不過,從侯友宜宣布參選之後這段時間的表現,似乎都是「無聲勝有聲」。站在台上辯論、正面交鋒,對國民黨和侯友宜來說,是毒藥多於靈丹。因此國民黨要盤算的,除了是怎樣提高侯友宜勝算,更實際是在將來的「聯合政府」裏面,怎樣取得更多話語權,包括在立法委員選舉中能否得到更多協調,從而成為立法院最大黨?

柯靠攏藍營 或得不償失

將焦點放回柯文哲身上。柯文哲在藍白合作上,看來是處於上風;惟過度強調「藍白合」的取態,對柯文哲來說又是否上策?以往分析柯文哲的得票來源時,都以柯文哲和民眾黨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的選票作為例證,反映出柯文哲所取得的選票,大部分都來自民進黨支持者。同樣地,以立法院選舉的不分區政黨票來看,也多少可以看到民眾黨票源所在(見圖)。

柯文哲的民眾黨,2020年首次參選立法院選舉,所得5席,全部都在不分區的政黨票中取得,首次參選就成為第三大黨。於同屆選舉,國民黨和時代力量在不分區政黨票都較上一屆進步;唯獨民進黨、親民黨和新黨的表現遜於上屆。國民黨和民眾黨都分別有逾100萬票的進帳,國民黨的增長可以從新黨和親民黨的消退解釋得來,民眾黨的得票則或多或少是從民進黨中取得。

柯文哲的票源本來就以年輕、偏綠選民為重點。但隨着柯文哲不斷向藍營靠攏,對他來說,隨時得不償失。柯文哲的崛起,本來就是充滿綠營色彩。在柯文哲高調推動藍白合之後,有不少人都翻出一些昔日報道,當中提及在2015年的時候,柯文哲在台大醫學院上課時,說過「生平最討厭3樣東西:蚊子、蟑螂、國民黨」。如今轉過來希望跟國民黨合作,這種做法,柯文哲接受得到,但柯文哲原來的支持者又是否接受得到?

再說當年,柯文哲選台北市長時,其中常常提及一件事,就是他未涉政治的時候,2010年發生連勝文槍擊案,連勝文送到台大醫院之後,柯文哲是救治的醫生之一(但當中實際擔任什麼角色,一直眾說紛紜)。後來柯文哲與連勝文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成為對手,這件往事也為柯文哲加了不少分數,因為他是個有醫德的專業醫生。在手術台上不分政治立場是高尚情操,惟在政治場上不分政治立場,就只是缺乏政治人物的基本原則。藍白合作,對柯文哲來說是福是禍,實在難說。

作者是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關仲然]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