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耀東塌泥 評檢全港同類「天然坡」 土力處長:附近溪流氾濫冲石 研建雨水隧道截流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上月世紀暴雨襲港,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推算山泥傾瀉指數為130,屬極高級別,亦是1985年來最高;當時接獲181宗山泥傾瀉,其中東區重災,筲箕灣耀東邨一幅天然山坡塌下大量山泥,耀興道至今一個多月未解封。土力工程處長張偉文稱,初步調查發現,該天然山坡上有溪流,暴雨期間氾濫並冲刷風化的泥石,估計緊急工程需時半年。他又說土力處會再檢視和評估全港同類型天然山坡,並研究興建小型雨水隧道,將山上水源截流,避免暴雨時太多雨水滲入山坡,減低山泥傾瀉風險。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李淑瑤

上月「山泥傾瀉指數」38年最高

張偉文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土力處緊急控制中心於9月8至18日運作期間,共接獲181宗山泥傾瀉,人造斜坡佔142宗,天然山坡佔39宗,當中涉及大規模山泥傾瀉的天然山坡均未做防治工程,包括接近民居的耀興道及石澳道(見另稿)等,當局會優先研究,並根據結果安排所需鞏固工程或風險緩減措施。

下方人造坡早鞏固無損 上方塌3000立米

張偉文稱,耀興道山泥傾瀉的位置,下方約60米是人造斜坡,早於1990年代即耀東邨建成前後已做鞏固工程,符合現代標準,上月黑雨期間未損毁,但人造斜坡對上的天然山坡最高點離地約100米,塌下約3000立方米山泥,超過一個標準泳池容量,而該山坡主要由花崗石組成,塌下主要是風化了的石頭。

張認為,事件未釀成人命傷亡有幸運成分,因山坡下是巴士站,幸事發是深夜,如在日間後果不堪設想。事發後政府亦有評估泥石墜落位置與民居距離約100米,認為居民毋須疏散。

他又說,據處方初步分析,該天然山坡附近有兩條溪流,其中一條途經山泥崩塌位置,估計黑雨期間氾濫並湧向旁邊天然山坡,加上山坡上石塊條紋大多向着馬路方向,故山泥傾瀉時大大小小石塊沿山上塌下,有如骨牌效應,泥石集中墜落在巴士站附近位置,當中不少體積巨大,「其中一塊有如雙層巴士」。

耀興道重開需半年 要「治水」山坡料不多

張偉文預計,現時該天然山坡的緊急工程需時約6個月,包括清理山上大量石塊,並以岩釘及噴漿等鞏固,然後重開耀興道;政府另會詳細設計修復山坡。張稱上址人造斜坡斜度太大,亦沒空間興建泥石壩,故會研究興建小型雨水隧道,截流山上雨水,避免暴雨時太多雨水滲入山坡。

張偉文說,土力處自2010年起推行的「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已把防治山泥傾瀉的工作擴展至全港約3000個天然山坡,耀興道山泥傾瀉事件顯示,除應用現有技術如以泥石壩方式阻截塌下的山泥,亦需探討以「治水」方式紓緩天然山坡於暴雨期間的壓力,例如在上游興建小型雨水隧道截流,土力處會檢視與耀興道類似的天然山坡,研究以「治水」的方式做風險緩減工程,但暫未有具體選址,相信數量不會太多。

塌泥現於逾300毫米雨 耀東800

上月黑雨期間,天文台9月7日錄得1小時雨量158.1毫米,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破了2008年6月7日的145.5毫米紀錄。張偉文表示,土力處過去研究發現,24小時降雨量與山泥傾瀉機率有一定關係,當24小時雨量達300毫米或以上,就有可能山泥傾瀉,土力處檢視9月8日位於耀東邨附近500米的雨量計,發現24小時雨量高達800毫米,是各區最高,故東區成為全港山泥傾瀉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