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鳥兒了了

發佈於

【明報專訊】鳥,從古到今,時常入文入畫,寓意,寄情。古詩《行行重行行》,愛侶動盪下當不成「相思鳥」,走啊走,好比「越鳥巢南枝」,北飛的南鳥,巢仍築在向南的枝頭,可像浪漫版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來到現代經典粵曲《鳳閣恩仇未了情》,「鳥南飛,鳥南返,鳥兒比翼何日再歸還」,也是離散戀人難分難捨,孤單借問何時再聚。

著名畫家林風眠曾道:「畫鳥只像鳥,那又何必畫呢?」熱愛畫鳥的他,筆下雀鳥生動如人,有《三劍俠》的活潑純真,也有《秋鷺圖》的孤寂悽楚。觀看畫中鳥,察探其內心,情景情感盡收眼底。

今期「開眼」續有黃進曦和李香蘭寫生對話,二人天各一方,邂逅不同鳥兒。黃進曦在牛津逾百年歷史老書店附近,碰見一群烏鴉,有翱翔天空,有站立街道,優哉游哉,在旁工人似乎也注視着牠們。筆下是一片自由寧靜的風景。常被視為凶兆的烏鴉,於英國而言是吉祥物,如倫敦塔便長年養有一群「守護神」。

身處香港的李香蘭,記下石硤尾藝術村遇上的一隻斑鳩,細繪其羽毛紋理及神情形態。傳說斑鳩是福壽鳥,倘飛進家裏即預示吉運來臨,也可象徵友誼、愛情摯誠忠貞。然而,畫中斑鳩當刻似是未知前路,今可找到方向乎?

藝術家簡介

黃進曦,本地藝術家,專注戶外寫生,自言「借畫去留住每一片主觀的風景」。畫作色彩明艷,精緻細膩。曾多次舉辦個展,作品曾於本地、台北及英國等地展出,獲香港藝術館及收藏家收藏。

李香蘭,本地鄉村畫家,生於沙田下禾輋,關懷人與自然,崇尚自由生活,將之轉化為藝術風格。作品用色淡麗,淳樸活潑。著有《阿貓阿狗》、《上‧下禾輋》及《尋人啟事》等。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林曉慧

設計:賴雋旼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