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江玉歡:KPI制度 勿成政府自娛自樂工具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上周,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直至本周都是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當中,行政長官推出的KPI制度(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實施一年後的成績單,尤為各界關注,其也解釋了這一成績。同時,今年報告亦在去年110個包括KPI的不同指標基礎上,將指標設定為150個。試問,設定KPI會成為香港政府推行自我結構性革新的開始嗎?

本屆政府將KPI引入政府施政程序,直接目標是改善官僚體制的局限,以減少體制內多談困難、少談進取的習慣,希望扭轉政府一直為人詬病的官僚風氣盛行的不良形象。這一舉措足以體現本屆政府決心,令市民對該新的行政措施成效充滿期待,也幫助本屆政府向市民樹立踏實做事的印象。政府施政內容引入KPI一年,此次行政長官對此新政的成效回應並不算多,雖然解釋了4項指標未能達標的原因,但仍令人有意猶未盡之感。

從世界範圍看,政府施政引入KPI,源起上世紀80年代。那時由於經濟衰退,許多發達國家債台高築,使民眾對於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產生懷疑,促成「政府再造」的風潮。於是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引進新管理理念,開始向企業學習,採取民間企業的績效考核模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KPI。

然而我們必須認清的是,企業制訂生產經營KPI,目標較單純,即絕大多數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一切行動均指向單一、可量化的目標。政府與企業相比,屬於構成更加多樣、體系更加龐雜的組織體系。政府不像企業,後者面對的是針對性強的客戶群體,而政府需面向社會各階層。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需求都不相同,甚至會有直接利益衝突,矛盾與關係錯綜複雜。另外,政府行政成效並非各項都能夠量化,這就決定了政府無法直接如企業訂立生產經營KPI一樣簡單粗暴。

政府訂目標 應提供確切依據

以KPI制訂方式舉例,在中國內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KPI,除了向公眾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之外,還常常被各界視為「風向標」,即經濟或民生發展勢頭的標誌。

內地政府在制訂KPI的過程中,首先着重明確指標需符合「五年規劃」或「十年規劃」宏觀策略,小目標指向大目標,亦可理解為大目標劃分為幾個小目標完成。

第二,內地政府制訂KPI時,尤其注重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有意識引導——政府並非將眼界僅僅聚焦於各部門的工作任務,而是將指標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相聯繫。尤其在經濟疲弱的情况下,政府將積極的信號,用「目標」方式體現出來,向市場釋放,說明政府希望市場信心能夠得到進一步提振,以扭轉「預期減弱」的趨勢。

同時,各項政府工作指標都無法單獨成形,譬如就業率,看似是人力資源或社會保障福利部門的工作範疇,但卻與經濟增長、財政與商業發展密切相連,因此就業率指標應當基於未來一年本地經濟發展趨勢而制訂。也就是說,各部門在制訂各自下一年目標的同時,應當給出確切數據、依據,亦不應完全脫離當地社會整體發展情况。

以「數據思維」代替「交功課思維」

而我們當前看到的特區政府150個KPI指標,有無共同點、有否在這些細碎具體的指標上有着更宏觀的政策指引、指標是高於當前工作還是僅僅屬正常工作範疇領域之事等等,這都是香港政府應當一一解釋的問題。

繼而,如今早已是大數據時代,香港政府官員縱然制定KPI制度,亦應以「數據思維」代替過去的「交功課思維」,承認數據,才是真正地進入政府改革「深水區」。過去,香港政府往往針對社會熱門議題快速做出反應,而並非深入研究社會各項發展最新數據而施政,十分被動盲目。這一方式在傳統政府行政過程中,也許得以生效,惟在數據時代,錯過數字則會錯過許多最佳發展時機,甚至錯過民心。市民的需求看似飄渺,卻能夠通過各項研究數據量化出來。以舊區發展為例,尤其是土瓜灣十三街和深水埗舊區改造的呼聲,已存在若干年,能否僅僅以250億元解決?不知政府在制定發展KPI時,是否量化過250億元這一數字的來源和根據?是否細化過250億元的具體用途為何?這一切都未知。

讓數據說話 而非官員自說自話

政府本次施政報告設定150個KPI,可以被認為是「部門KPI」;同時繪製的若干個發展藍圖,可以認為是「香港特區政府KPI」。與上述提及制訂KPI的依據同理,雖然目標遠大,但依據從何而來,政府沒有給出答案。

譬如,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計劃,但這一發展新區的目標如何與重整舊區的目標相調和;資源如何調適和妥協;若想實現該藍圖,本地資源是否足夠;錢從哪兒來,尤其在本地稅收並未有明確上升趨勢的前提下,新發展項目如何能夠仰賴財政支援得以推行?這一切,均未能在報告中看到答案。缺乏依據、數據不足,KPI即使完成率達到100%,都難具說服力,更有甚者,會淪落為政府自娛自樂的一套工具罷了。

新建立一套制度,並不能急於一時。為政府施政的「KPI意識」而「點讚」的同時,也需看到,如何令政府施政的KPI更科學、更公開、更合理,如何真正讓數據說話,而不是政府官員「自說自話」,使每個KPI都真實反映政府的競爭力、執行力,如何提升民眾話語權,讓民眾滿意度成為可量化測度的考核指標,是未來政府更需注重的事,任重而道遠。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玉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