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美國需要積極的對華思維框架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來中美互動趨頻趨暖,但這是為「通往舊金山」鋪墊暖場的應景之舉,還是中美互動進程中的又一次鐘擺效應,或是美國調整對華思維的新開始,還有待觀察。筆者以為,美國與華互動的成效,本質上取決於美國以何種思維基調來看待兩國關係,及中國之於美國的意義。

美國焦慮感找錯癥結開錯方

不久前舉行的香山論壇上,有美國學者提到「中國發展壯大導致亞太地區前景不確定」等觀點,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對此反駁表示,這一邏輯是數世紀以來國際社會主導力量之間相互競爭的邏輯,「因為中國發展壯大了、因為中國強大了,那麼中國就是威脅」,中國人難以接受這樣的邏輯;中國通過和平發展獲得了今天的成就,並成為亞太地區發展奇蹟的推動力量。傅瑩也指,美國對於失去世界領導權的焦慮感,是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格局改變的結果。美國犯了太多錯誤,其國內和國際政策亟待調整。

換言之,美國的焦慮感找錯了癥結,也開錯了方;其緣由不在他國的發展壯大,而是其國內資源分配不均和國際戰略消耗的結果。將中國當作「替罪羊」,不僅解決不了「分配蛋糕」的問題,還會影響「做大蛋糕」,進一步加劇困境。

長期以來,美國國內關於中國角色的定位多有討論,近幾年華盛頓達成的共識是「挑戰者」、「威脅者」,對中美關係的界定是「競爭」、「管控」與「有限度的合作」。而無論其目標是「避免」被中國超越,還是「避免」新冷戰,其思維基調都偏向消極。

時代在變 美應順勢而為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近日發文指出,美國對於其與中國策略的「成功願景」(vision of success)的缺失,是危險的;沒有願景還會創造一個真空,美國的民粹主義者可以在其中以種族為基礎來形塑(frame)這場競爭,從而播下仇外和種族主義的種子。他表示,「孤立中國可能會令人感覺很滿意,但歷史顯示,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事實亦是如此。在經濟層面,刻意與中國「脫鈎」、「斷鏈」所分化的全球貿易系統和信息系統,會妨礙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創新和經濟增長。美國半導體三巨頭——英特爾、高通、英偉達,據披露曾游說美國政府放鬆對華晶片出口限制,他們認為這會對美國在半導體、先進技術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力,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而因應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挑戰,中國是美國需借力的重要資源。在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棘手的地區問題中,中國方案提供的思路與中美之間的密切協調,有可能使難題「易解」、「好解」。

誠如何瑞恩所言,美國需要支持、接納、歡迎中國在當前國際秩序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並非要推翻既有國際秩序,而是希冀不斷完善,使其更加民主、公正。且對國際秩序改革的呼聲,並不僅發自中國,而是發展中國家的集體呼聲。時代在變,美國應順勢而為,也需以更大胸襟看待中國在其中的建設作用。

華珍視兩國情感紐帶

反觀中國,雖在美方施壓下更為強調「底線思維」和「鬥爭精神」,但總體上還是以積極視角對待中美關係。中國領導人屢次表示: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在華盛頓抱持對華偏見的背景下,中國一直致力推動中美民間及地方交流。美國飛虎隊老兵來華,受到熱情接待;此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也受到高規格接待。這並不僅因為中國人「念舊」、惜「老友」,還在於珍視中美之間的情感紐帶,希望傳承、延續友好基調。

對華積極思維,不是當下美國政界和戰略界的主流意見,惟有識之士仍在不斷發出聲音。美國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近日訪華期間在記者會表示,有些人從你有我無的零和角度看待世界,而我從一個充裕的框架來看待世界,「中國愈成功,我們所有人就愈成功」。

希望美國能夠早些醒悟,對華消極思維對自身與世界無益,而從積極視角重新審視,中國其實是美國重要的互益增量。而隨着美國的思維方式轉向積極、健康,世界運行模式也將進一步優化調整。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