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永新:什麼令港人留戀香港?

發佈於

【明報文章】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結語這樣說:「造就香港成功的,是我們的互相扶持、互信共勉、互相團結。」又說:「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包容共濟,我們一定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建立一個更美好的香港」,這是港人的願望。筆者也明白,港人必須互相扶持、包容共濟、團結一起,香港才會成為港人熱愛的家園。這樣,怎樣令香港成為港人熱愛的家園?怎樣令香港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筆者認為,要使香港更美好,香港首先要有吸引港人留下的條件;其次是具有港人感到自豪的地方;第三是港人願意為這地方作出貢獻。

香港之所以吸引 因有蓬勃商貿活動

長久以來,香港之所以吸引,因為這裏有蓬勃的商貿活動。直接一點來說,就是香港是一處人們可以搵食、可以賺錢,相信努力可以得到回報的地方。回歸後,無論香港有什麼動盪、社會陷入什麼危機,港人總有一種想法:只要香港的經濟持續發展、這裏仍有賺錢的機會,他們就會留下,以前離開的也會想着回來。

另外,香港之所以吸引,因為《基本法》訂明,香港回歸祖國後,這裏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將保持「50年不變」。也就是說,香港仍會是一個以商貿活動為主的城市:港人可以在這裏搵食,香港不會缺乏賺錢的機會,特區政府只會幫人賺錢。李家超在施政報告結語說:「香港有很多優勢,我們不應忽視亦不能妄自尊大……香港人經得起考驗、靈活、『有橋』,每次都轉危為機,變得更成功、更出眾。」

香港必須保持本身的經濟活力;如果香港不再是世界級的經貿中心,香港的吸引力就黯然無光。從另一角度看,外來勢力若要打擊香港,最簡單和直接的方法,就是藉各種藉口壓制香港的經濟活動;本港經濟一旦走下坡,人才和資金就不會來港,連在港居住的港人,發覺在這裏搵食愈來愈艱難,或無法在這裏賺錢,自然萌生離開香港的念頭。不過,搵食是一回事、賺錢是一回事,但「搵到食」、「有錢賺」,是否就可以令港人留戀香港這個地方?

盼望香港成為公平民主廉潔社會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戰後在香港出生的一代,他們逐漸在各行各業成為中流砥柱。他們除了賺錢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外,他們對社會亦有所要求,盼望香港成為公平、民主、廉潔的社會,自己有更多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香港可成為一處適合他們子女成長的地方。1980年代的香港前途問題,曾令不少港人感到疑慮,甚至離開這個他們土生土長的地方。不過,更多港人希望把握這個回歸的機遇,為自己未來和回歸後的香港多做點事;况且,脫離英國管治後,基本法承諾「港人治港」,港人不是應有更大機會落實他們對香港的抱負嗎?

李家超出任行政長官後,香港由亂到治、經濟活動重拾正軌,在不少港人心目中,香港又是一處他們賺錢的地方。也就是說,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保住了!不過,公平、民主、廉潔的追求,仍是不少港人對香港的期望。早前一些「畀面」場合引起公眾關注,證明港人珍惜的,並不止他們可以在香港賺錢,還有這裏一些共同遵守的價值,例如有權者必須被人看到正直和無私。在不少港人心裏,若然香港不再是公平的社會、不再有民主發展、廉潔不再被重視,他們不會因為香港仍可賺錢而留下。公平、民主、廉潔等價值無法量化,惟對不少港人來說,這些價值可能比賺錢更重要。

港人珍惜自由多元社會氛圍

其次,香港有什麼特色令港人感到自豪?各人有不同喜好,所以很難說香港有什麼特色令人留戀。如果講的特色仍然離不開香港是「美食和購物天堂」、「中西文化匯聚之處」,恐怕這些都過時了!現在很難想像,旅客是為了美食來港,相信也沒有多少港人為了吃「菠蘿油、港式奶茶」而不願離港。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講的文藝創意產業,看來也是要為香港的特色尋找出路。

據筆者觀察,港人最珍惜和留戀的,還是香港那種多元和自由的社會氛圍。相比其他地方,香港沒有什麼主流文化;所謂「中西文化匯聚」只是個虛詞,更貼切的意思,是什麼文化都可以在港找到表達機會,而且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就是香港的特色,也是港人留戀的。2019年修例風波,政府為了恢復秩序和穩定,這種自由社會氛圍無疑收窄了。不過正如筆者以前在本專欄講過,只要《港區國安法》得到清晰解釋,並重申港人根據基本法所享有的權利,相信香港的自由社會氛圍可以保留,港人也會因此引以為傲。

一些港人想不通留港意義

最後,港人願意留港,並努力貢獻香港,背後的重要原因是他們對香港有所期望,並且相信香港的未來就是他們的未來。猶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不少港人離開香港移民他國,因為他們不相信香港在回歸後不會出現巨大變化。換言之,他們對香港的未來沒有信心,所以他們決定移民,尋找他們覺得有信心的地方居住。這幾年香港出現的移民潮,離開的原因很多,最常聽到的是他們看不到香港未來。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重申「把真實的香港故事向世界說好」,也就是港人必須緊握國家的發展機遇、融入大灣區整體規劃,這樣的香港才會有前途。毋庸置疑,香港的未來離不開大灣區發展;港人也明白,香港很多方面必須與內地融合,這樣才能發揮相輔相成的協同效應。不過對一些港人來說,這樣的未來,並不符合他們對香港的期望;他們也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子女在這樣的未來長大。因此,為了追求自己和子女的未來,一些港人決定離港。這是他們的選擇,儘管並不代表他們否定政府的說法,只是他們想不通自己留港的意義。

認識自己的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身分

總結而言,港人之所以珍惜香港這個地方、為香港自豪,最重要是他們知道自己屬於這個地方,並看到香港的未來就是他們的未來。筆者在這欄多次指出,回歸以後,港人只知自己的香港居民身分,是不足夠的。他們必須知道,他們已成為中國一分子,他們是中國公民,他們要為香港作出貢獻,也要為國家作出貢獻。

香港要再次成為港人留戀的地方,港人必須認識自己同是香港居民和中國公民的身分。這兩個身分是相連的,並非二選其一。唯有這樣,香港才能有自己的優勢,才能掌握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機遇,才能再次展翅騰飛。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