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一張圖紙,樓就買下」 效港賣樓花 爛尾尾不掉

發佈於

【明報專訊】「那個時候沒有爛尾樓這個概念的,所有人連房子都沒見着,就是那麼一張圖紙,就把樓買下來了。」回憶起自己買房時的經歷,馬敏莊這樣說。

上世紀90年代,內地房地產發展初期,香港「賣樓花」的做法被引入,預售制開始流行,極大推動了房企加快資金周轉和提升槓桿,以及在房產快速供應背景下降低消費者的購房門檻。然而,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也為日後各處湧現的爛尾樓埋下伏筆。

官方促保交樓 行動未治本

近年隨着內地經濟的下行,爛尾樓停供潮在多省市再度上演。2020年中國逐步收緊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政策,次年,高槓桿率運行的多間房企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以恒大為例,這一昔日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集團董事會主席許家印被扣查後,爛尾房地產項目遍佈全國。內地多間媒體估算,僅恆大留下的「爛尾樓」數量就達到162萬套,涉及600萬業主。

去年7月,住建部向房地產行業提出「三保」目標——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其中「保交樓」政策被視為中國樓市標誌性事件。在被認為是爛尾樓數量最多的城市河南鄭州,當地政府在保交樓政策出台後,去年9月下發專項行動文件,要求「大幹30天」,確保全部停工樓盤持續復工。

類似的行動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爛尾樓的問題。屆滿一年後,住建部日前披露各地「保交樓」工作進展,稱累計已完成住房交付超過165萬套,首批專項借款項目住房交付率超過60%。央行官網上周四發布報告提到,2022年推出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設立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以穩定樓市運行。

當下,各地爛尾樓無法收尾的情况仍在上演,受害業主的維權也從未停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近日發布第三季度報告指出,房企債務違約壓力加大,需要關注相關金融風險,必須警惕區域性房價下跌、爛尾樓等導致個人房貸資產品質惡化使銀行貸款不良率激增。

房子是中國人眼中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一生積蓄的匯總。解決爛尾樓,關乎民生,更關乎國家穩定。在可見未來,這仍是執政者一大必考題。

(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