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蔡若蓮:國民教育要與時並進 將增加學生親身體驗元素 (12:07)

發佈於

教育局長蔡若蓮說,愛國教育、國民教育的課程及教學要與時並進,隨著社會發展及最新內容知識要不斷優化,認為在內容設計、形式及規模上可以做得更好。她又說,當局希望國民教育可結合學科及校園生活,不會不斷加長課時,當出現增潤元素時,課時會按比例調整。

至於要如何加強國民教育,她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中說,未來會增加學生親身體驗的元素,認為要讓他們更立體地認識國家,稱以往學習文字資料較多,日後會多以活動形式連繫生活,如體驗服飾、最新發明及中醫藥應用等,讓學生有更多反思,提煉個人感受並積極正面地建立身份認同。另外,2025/26學年起,小學常識科將會逐步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蔡若蓮說,分拆後課程內容不會大增,預料課時比例不會大幅增加,相信只涉個位數、約數個百分點。

《施政報告》提出要與內地合作設立首個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蔡若蓮說,每年新入職或要晉升教師數以千計,他們均需到內地考察,而目前教育局與一些師範大學有合作,希望日後可成為恒常合作夥伴,除了培訓課程外,亦可在最新科技教學應用等,以專題式一起探討研究。她說,設立一個基地的目的是要達致緊密溝通聯繫,方便推進相關工作。

蔡若蓮:視乎情况考慮會否再提升非本地生限額

《施政報告》亦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包括由下學年起,擴大政府資助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至40%。被問到會否考慮為不同來源地的非本生設限,以達致多元化的目標,蔡若蓮說,香港有地利優勢,有較多內地生屬可理解,當局已推出措施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留學生。至於日後會否再提高限額,她說要視乎最新情况,亦要考慮宿舍、照顧學生能力等因素,又指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是直接收回成本,不存在用公帑去補貼非本地學生。

對於本港大學在國際排名有所下跌,加上中大及港大先後出現管治風波,被問到會否擔心影響留學生來港意欲,蔡若蓮認為,排名會有上落,但本港八間資助大學實力穩固雄厚,而近期一些紛爭正正反映監察制度或大學管治機制發揮作用。

《施政報告》亦稱將致力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她說,目前高等教育面對的樽頸是土地不足,故要「做大規模」,又指非本地生對本港高等教育需求很大,認為「八大」具吸引力,日後不會出現「有學位、冇人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