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中大研究:長者雖更長壽 離世前殘疾比例增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聯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研究,評估本港65歲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2007年至2020年間的變化,結果顯示,港人雖然長壽,但長者離世前伴隨殘疾時間大增,65歲男性和女性離世前維持殘疾時間與預期65歲之後壽命比例,分別由20.3%和28.1%,上升至25.8%和33.7%。

男性壽而康預期壽命增1.8年

研究團隊從統計處蒐集和整理與特定年齡和性別相關的死亡率、殘疾率、人口結構、相應年份的香港人口生命表等數據,估算本港65歲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人口的殘疾負擔最廣泛指標之一,透過比較長者的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與平均預期壽命比例,可評估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進度。

數據顯示,本港65歲男性及女性平均預期壽命2007年至2020年間分別增加3.7年及2.1年,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則無相似升幅,同期僅分別增1.8年及0.1年(見表)。

研究利用2013年全港18區殘疾率數據評估,發現18區長者平均預期壽命和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存在明顯社會經濟梯度,即社會經濟地位愈高,個人健康愈理想。各區長者具有中學或以上教育程度的比例每增10%,平均預期壽命便增0.81年,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則增0.68年。

學者:僅關注人口預期壽命或致誤判疾病負擔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鍾嘉麒表示,研究顯示本港長者在離世前維持殘疾狀態生活比例增加,社會需應付的殘疾人口負擔擴大;研究明確指出,僅關注平均預期壽命長短並不足夠,更可能會造成假象,掩蓋疾病負擔相關問題。

鍾嘉麒認為無殘疾平均預期壽命是關鍵指標,應恆常採用以評估和監測人口健康和健康老齡化的改善和進展,有助更全面了解本港社會健康公平狀况。研究結果已在《刺針》旗下國際醫學期刊《刺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