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藍天銘:加沙——被顛倒的歷史

發佈於

【明報文章】對於那些為哈馬斯恐怖行徑護航的人來說,歷史是逆向而行的。實際上,加沙地帶的進出限制並不是導致暴力的原因;相反,正是因為哈馬斯的暴行,令進出加沙的限制成為必要。

哈馬斯不相信政治解決方案

有些人試圖將哈馬斯的暴行合理化,辯稱其是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政治解決方案缺乏進展的回應。然而,1988年的《哈馬斯憲章》呼籲徹底消滅以色列:他們密謀以聖戰摧毁所有其他宗教教派的人,藉此建立一個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國家。像伊斯蘭國(ISIS)一樣,哈馬斯並不相信政治解決方案,而是透過殺死他人來實現他們的政治和宗教目的。哈馬斯在10月7日對以色列的暴行就反映了這一點,哈馬斯屠殺了1400人,將他們活活燒死、折磨致死,並綁架了238人為人質。

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地帶撤軍,8000名公民連人帶屋、學校甚至墓地全部被搬離。以色列只留下了溫室,希望這些溫室能夠支持巴勒斯坦的農業發展。

雖然撤離是單方面的,但當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當局簽署了一項有關便利巴人通行進出的協議,其中包括在加沙與埃及邊境建立一個國際過境點。該過境點由巴勒斯坦當局控制,並由歐盟監察人員監督。在該過境點運作的19個月間,累計近45萬人次進出,每天約1500人次。

但在2007年,哈馬斯控制了加沙,並以暴力手段推翻了加沙的巴勒斯坦政權。歐洲監察人員擔心自己安全,紛紛逃離,過境安排也隨之瓦解。

當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簽署的《通行進出協議》,還包括興建海港和機場的條款,以及加沙地帶與西岸之間的過境安排。惟哈馬斯以暴力阻撓及拒絕跟以色列的任何協調安排。

這並不是加沙居民第一次因源自當地的暴力而影響出入流動。根據以巴雙方先前達成的協議,一個國際機場於1998至2001年間在加沙營運。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出席機場開幕儀式,並有航班飛往埃及、約旦、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但第二次起義暴力爆發,導致機場關閉。

同樣,關於在加沙興建港口的談判,也受到多次海上走私武器事件而擱置,其中包括企圖用Karine A號船運入50噸武器的事件。巴勒斯坦的捕魚業也為這種持續的走私而付出了代價,導致其漁業區被縮小至離海岸線最多20海浬範圍。

埃及也承認有必要對邊境實施限制,以防止武器走私;甚至巴勒斯坦當局主席阿巴斯也表示支持埃及的限制措施,以防止武器流入加沙哈馬斯手中。

多年來,以色列為減輕限制措施的影響作出了巨大努力。於2010年,以色列採取新政策,允許所有民用物資進入加沙地帶,只限制可能被用於恐怖活動的「雙重用途」物品;以色列還允許其恢復農產品出口。

哈馬斯暴行 非出於人道困境

在10月7日之前的幾個月裏,以色列致力減輕加沙的經濟和人道困境。每天約有1.8萬名加沙居民取得進出以色列工作的許可證;數百名需要治療的加沙居民,被送往以色列醫院接受治療。然而有多份報告稱,部分得到工作許可的人向哈馬斯提供情報,以協助規劃他們的大屠殺。此外,在被哈馬斯殺害或綁架的以色列人中,有幾名是將巴勒斯坦患者從邊境運送到以色列醫院治療的義工。

哈馬斯的暴行遠非出於人道困境;相反,是想使其永久化。2021年,親哈馬斯媒體Al Mayadeen報道稱,哈馬斯拒絕了以停止與以色列的敵對行動,換取完全解除所有限制的提議。在前幾輪暴力衝突中,哈馬斯不僅攻擊以色列,還直接針對巴人逃生的過境點攻擊。在當前戰爭的最初階段,哈馬斯的火箭攻擊使凱雷姆沙格姆(Kerem Shalom)和埃雷茲(Erez)過境點被迫停止運作。

正確理解歷史 邁向更美好未來

這樣混淆因果關係、顛倒歷史的想法,也成為今天對以色列自衛的批評。只有在看清哈馬斯在平民地區植根,及其搶奪和儲存加沙燃料的暴行之後,才能理解以色列在平民區域開展軍事行動或限制燃料進入的原因。

哈馬斯是一個恐怖組織,其主要目標是摧毁以色列國。為實現這個目標,哈馬斯不惜犧牲加沙地帶居民,將他們變成人盾、恐怖組織的邪惡烈士。可是,同時大多數哈馬斯領導人卻正與自己的孩子,住在遠離加沙地帶的五星級酒店裏。

改寫過去,無助於加沙居民。邁向更美好未來的第一步,是正確對待、理解歷史,讓加沙地帶擺脫哈馬斯的控制。

(編者按:文內分題及重點黑體為本報編輯所加)

作者藍天銘(Amir Lati)是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藍天銘]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