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江玉歡:香港營商環境的核心優勢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一直以來擁有在全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的營商環境:天然的海陸空交通優勢,發達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行業,背靠中國內地廣闊市場及得天獨厚的制度優勢等,都是支撐香港不斷在國際市場展露頭角的有力武器。然而近年關於營商環境,在社會上的討論出現不同聲音,不得不重視。

未來10年 競爭激烈

新冠疫情後,世界經濟受重創,俄烏衝突和中美博弈等國際形勢變化,對各地區的發展形成蝴蝶效應。世界銀行今年3月發布長篇報告《下行的長期成長前景:趨勢、期望和政策》,首次全面評估全球經歷疫情之後,及烏克蘭危機背景下的長期潛在產出增長率,對全球經濟提出悲觀預測。報告稱,幾乎所有推動進步和繁榮的趨勢都在衰減,2022至203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將降至2.2%的低水平;因此,未來10年注定是各國着力恢復經濟的關鍵10年,也注定將是國際經濟競爭最激烈的10年。

在這種形勢和環境下,香港更應當保持清醒定位、尋找到自身位置,不斷夯實對於吸引外資的核心優勢,無論對內或對外,都將營造積極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政府施政重中之重。

對香港政府來說,營商環境的建設與治理,不可能僅靠某一個部門單打獨鬥,而是要不同部門齊頭並進;經濟發展的成效,亦是行政效率高與低的體現。政府資料顯示,2021至2022年,特區政府制定了108項推動營商環境便利化的改革措施。政府出發點對於商界而言,是利好之事;其中措施圍繞降低企業遵規成本,從精簡流程、更新規管要求、加強支援服務、改善牌照申請指引、應用信息科技等多個維度出發,制定並落實方便營商措施。

但措施實施至今近兩年,卻未見明顯「水花」。有國際知名企業曾就香港營商環境滿意度廣泛收集數據,僅有48%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香港政府提供充足的激勵措施以刺激新興商業的發展」(評分為3.4,5分為滿分),表明雖然政府試圖通過改善措施來促進營商環境,惟實際激勵措施相對於實際商業需求,仍顯示出不足,有較大改善空間。

另外,該研究還提及,目前雖然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處於核心位置,但其功能與優勢卻未能充分展現和發揮,即雖然大灣區企業使用香港提供的金融服務使用率最高,惟受訪者給香港金融服務的總體評分為11.7(15分為滿分),落後於法律、爭議解決和其他專業服務及貿易服務。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提出因本港銀行開戶門檻高,法例及監管規定也較複雜,準備所需文件耗時,對科技的應用程度不高,這些因素均影響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整體評價。

香港根本優勢在普通法制

進而,不禁思考,對今天香港來說,本港營商環境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我想答案並不難,那就是法治與公平。縱然國際形勢風雲詭譎,但經濟發展規律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對任何投資者而言,公平競爭和完善法治都是保障商業有序進行的核心因素。香港根本優勢是普通法制,對私有產權保障足夠,尊重合約精神。

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看似是一個經濟問題,但根本上是一個地區或國家的體制問題和制度內容。剖其核心,營商環境是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的複雜系統。投資者的視角不同於普通人;幫助來港投資者開拓市場,是政府的義務。政府亦有義務在對於企業監管等方面,降低本地及海外投資者的憂慮與擔心,這是當局制訂相關政策時應當認識到的一點。對投資者和企業而言,人們對於法治、營商環境的信心,往往不在於宏觀政策,而在於具體個案的遭遇、在於涉及商業案件是否得到公正評判。

理性看待周邊地區 不宜妄自菲薄

商業滲透到香港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整體發展策略和核心定位,而應摒棄「撒錢」思維,鼓勵創新創業;市場充分創新,亦能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可以令整個社會經濟形成正向循環,亦能夠向世界展現香港城市形象,便不會缺乏投資者。

當提及營商環境,不得不提到近鄰新加坡——疫情之後新加坡對香港的競爭之態極盡展現,海內外亦不乏「唱好新加坡、唱衰香港」之音。究其原因,除了真正的經濟因素外,不乏國際政治鬥爭原因裹挾其中。但冷靜思考,新加坡是全球負債水平最高的市場,債務水平堪比意大利,而香港債務仍是克制和可控制的,這是香港的明顯優勢。香港沒有銷售稅、遺產稅等,無論對於世界富豪在此成立家族辦公室,或是海內外投資者在此對資產進行高效管理等,都極具優勢。

創造好的營商環境,首先自身不宜妄自菲薄。理性看待新加坡的發展,不卑不亢、剖析優勢、彌補劣勢,譬如創新科技行業的發展不足、新興創業公司氛圍不足,及市場格局新舊更替效率低等等,這才是政府應當着力改善之處和應有之心態。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玉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