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楊震:「習拜會」為何特別強調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日國際社會最引人注目的大事,莫過於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舊金山會晤了。在兩國元首達成一致的對話合作中,有一項顯得非常重要:「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兩軍高層溝通、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開展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

當前中美安全關係事關世界和平,顯得非常重要,那麼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呢?這得從當前的中美海權矛盾說起。

2010年起中美現海權矛盾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中國是太平洋西岸的陸海複合型國家,美國則是太平洋東岸的海洋國家,兩者並不接壤,但海洋是聯繫這兩個洲際型國家的唯一地理媒介。由於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中美兩國,本不應該發生海權矛盾;然而在2010年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2010年不僅是中國GDP(本地生產總值)超過日本、重回亞洲第一的元年,更是中國將世界頭號工業大國桂冠從美國頭上摘取的第一年——而這頂桂冠,自美國1894年從英國頭上摘取,已有100多年。自那以後,美國開始對中國施以海上圍堵。首先是出台遏制中國的海軍戰略轉型文件,提出「空海一體聯合作戰概念」。該概念認為「首先必須解決西太平洋戰區的高層次軍事行動問題」,並將中國明確為主要戰略對手,鼓吹通過所謂「空軍和海軍實施高度綜合性作戰行動的能力」,實現「有效地跨領域作戰,破壞敵人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努力」。

在這樣的認知指導下,美國不僅開始對中國海域實行海空偵察力量的抵近偵察,目的在於對中國海空軍的偵察配系、火力配系、反應速度、反應模式等「摸底」,還開始了闖入中國領海的「航行自由行動」。更有甚者,美國海軍巡洋艦「考彭斯」號還在南海攔截中國正常訓練的「遼寧」號航母編隊。

兩國恢復磋商 乃中方施壓結果

面對這樣的挑釁行為,中國自然不能忍,開始了針鋒相對的反制。這種反制充分顯示中國飛行員的大膽彪悍:從早先的攔截P-8A反潛偵察機,到2023年攔截B-52H戰略轟炸機,屢屢令美國感到壓力。於2023年的夜間攔截行動中,據美方聲明,中國殲-11B戰機掛載實彈「以不受控制的速度,高速接近B-52H轟炸機,在B-52H轟炸機下方、前方和10英尺範圍內飛行,使兩架飛機都有相撞的風險」。美方視頻顯示,為了能夠順利攔截B-52H轟炸機,解放軍殲-11B重型殲擊機甚至還打開了機背的減速板來減速。所以美方聲明還抱怨稱,中國飛行員以「不受控制的極高速度接近美方飛機」,給美軍飛機機組人員安全「帶來威脅」。

此次能夠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很大程度上是解放軍海空軍飛行員通過自己的專業飛行技藝、勇猛慓悍的作風,成功向美方——特別是美國軍方——施壓的結果。

然而,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這些飛行員背後的強大武力後盾,才是美國願認真考慮磋商的根源。美國國防情報局表示,「中國海軍此前的老舊艦艇已讓位予現代化的多任務驅逐艦、護衛艦等。隨着中國在海軍技術方面的進步,其戰技水平已開始接近其他現代海軍,在某些方面已超越其他現代海軍」。中國正在增加國產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建造工期,這也反映出其對最近的設計更加滿意。「江凱」級護衛艦系列、「旅洋」級驅逐艦系列和即將推出的新巡洋艦(055型,中國稱之為驅逐艦),在許多方面都被認為足以跟最現代化的西方戰艦對標。同樣,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也繼續提高其實力。

現在中國海軍裝備更完善,能從岸上投射空中力量,同時還開始了艱難的航母之旅。美國甚至不無渲染地認為,中國海軍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考慮到中國在新概念武器,比如高能激光、電磁炮及高超聲速武器取得的巨大進步,美國不能承擔擦槍走火的巨大風險。

此外,當前地緣政治形勢也令美國對管控軍事危機有了更大需求。巴以衝突發生後,美國突然發現自己在地緣政治領域處於一種極端不利的困境中——此次以色列遭受的打擊如此沉重,以致中東地區的軍事平衡被完全打破,這不僅意味以國未來面臨更嚴峻的安全形勢,更意味美國中東政策的巨大挫敗。因此拜登政府甚至不得不把原本給予烏克蘭的軍援抽調給以國。而烏軍原本就困難的局面,顯得更雪上加霜。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兩大熱點地區,對美國來說都是局勢不利,此時拜登政府再也承擔不起在東亞和南海與中國展開直接軍事對抗的成本,何况這種成本美國不僅缺乏道義基礎,還有違反國際法之嫌。加上拜登政府需要外交成績為明年大選鋪墊,因此這次元首會晤,雙方在海洋安全領域達成一致意見。

說明中國鬥爭方式正確

對中國來說,海洋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此問題寸步不讓。而元首會晤中達成恢復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的共識,對中國來說,是通過自身努力和堅決鬥爭迫使美方承認該問題的存在,並承諾就此問題進行機制化的溝通。這不僅說明中國鬥爭方式的正確,更說明實力的增長。

當然,從美國歷來的行事風格來看,對華軍事挑釁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消停,可能還會有一定程度的回潮。然而此次兩國元首會晤的成果起碼說明了,中美在海洋安全領域達成共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展望未來,在中國海權力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美國將變得更加理性。

作者是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楊震]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