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孫興杰:「舊金山願景」與中美戰略外交關係的確立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中美元首在美國舊金山費羅麗莊園舉行會晤,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達成諸多重要共識,形成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此次會晤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着眼新形勢,提出共同努力澆築中美關係的5根支柱,開闢了兩國關係面向未來的新願景。

時隔一年零一天,中美元首再度會晤,確認了中美關係的性質,框定了中美關係的結構,並在諸多議題上確立了溝通合作交流的渠道。中美關係需要在世界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謀劃。由於中美處於單一全球國際體系之中,不打交道是不行的,要改變對方也是不切實際;除了和平共處、做伙伴和朋友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增信釋疑 藉外交穩定關係

筆者認為,兩國關係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從去年印尼峇里島會晤開始,中美元首會晤聚焦於「增信釋疑」。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增信釋疑(assurance)是大國交往的重要手段,是避免大國關係走向對抗的策略之一。增信釋疑的核心是相互交底。於峇里島會晤時,美方提出「四不一無意」(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中方則表示中國無意取代和超越美國。此次舊金山會晤,兩國元首再度重申這一共識。中美增信釋疑的核心問題,是對彼此認知的界定,即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伙伴。

進而言之,彼此認知及關係性質,決定了雙邊關係發展方向。2017年,美國開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對華政策從接觸轉向對抗競爭,導致兩國關係不斷下滑至建交以來的低點。峇里島會晤後,中美關係重新磨合和界定。舊金山會晤中,中國提出了「舊金山願景」,以及與美國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可以說,「舊金山願景」是峇里島共識的升級,奠定中美戰略外交關係的框架。

中美戰略外交關係的含義,不僅在於兩國關係所具有的戰略屬性,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外交活動穩定中美關係。中美之間的對抗與衝突,是這個世界不能承受的,尤其是作為國際體系內的大國,彼此衝突和對抗,不會有贏家,只能造成體系性的毁滅。在國際關係史上,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希臘城邦國際體系走向衰亡;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的「新30年戰爭」,其結果是歐洲整體衰落,從世界權勢舞台中央退場,成為冷戰前沿。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這是中美關係的底色。

中美關係非國際體系之間的關係

舊金山會晤期間,兩國元首認可雙方團隊自峇里島會晤以來,為討論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共識。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的談判及共識,反映了雙邊關係的變化,凝聚了彼此最大公約數。截至目前,雙方取得7項共識,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保持溝通、防止衝突、恪守《聯合國憲章》、在有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負責任管控雙邊關係中的競爭因素。

中方堅持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愈來愈多被美方接受。當然,美方依然堅持與中國競爭的態度,但競爭是要有規則的,不能從競爭滑向對抗和衝突。中方並非拒絕競爭,而是反對以競爭來界定全部中美關係。回顧過去幾年的中美關係可見,雙方在關係性質和指導原則的共識是增多了,而不是減少了。

中美兩國是現行國際體系內的成員,雙方關係是國際體系內的關係,而不是國際體系之間的關係。美國是國際秩序的主要創建者和主導者,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維護霸權地位;中國不是國際秩序的挑戰者和破壞者,而是維護者。

美國這幾年對華的界定,是錯誤和狹隘的。俄烏衝突等地區衝突顯示,美國面臨的迫切挑戰並非中國。中美是單一國際體系內的大國關係,這是中美關係的基本結構。因此,中美關係不同於美蘇關係,因為冷戰是兩個不同國際體系之間的競爭與對抗,而中美則是同一國際體系內的兩個大國。美國從「脫鈎」到「去風險」的轉變,則是中美關係結構使然。

在舊金山會晤期間,中美達成20餘項共識,雙方溝通交流的渠道得以重建和拓展。其中備受關注的是,中美成立禁毒工作組。中美合作禁毒,將對美國的社會生活產生正向影響。此外,兩軍之間的交流互動恢復,為兩國戰略關係的穩定加裝「護欄」,避免海空軍意外相遇引發危機。可以看到,舊金山會晤的成果是務實、具體的,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奠定基礎。

開誠布公交流 見關係趨成熟

中美關係是多面向的。在一些重大和敏感議題上,兩國元首坦誠深入溝通與交流。中美之間存在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但需要管控分歧,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中方要求美國恪守「一中原則」、反對「台獨」、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此外,對於科技經貿問題,中方要求美方嚴肅對待中方關切、取消單邊制裁,為中方企業提供公正非歧視的環境。其實,對於彼此分歧能夠開誠布公交流和磋商,本身就是戰略外交關係走向成熟的表現。

從峇里島到舊金山,中美戰略外交關係的方向已經確定,雙邊合作和溝通渠道恢復或者擴大。希望在未來,中美雙方有意願和能力管控分歧、尋求合作,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大國相處之道。

作者是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孫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