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中美的「脆弱穩定」能穩多久?

發佈於

【明報文章】相較外界對於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的「低預期」,上周「習拜會」無論從形式、過程還是成果來看,都有些「超預期」。樂觀地看,過去幾年螺旋式下滑的中美關係,最近有了較明顯的止跌企穩趨勢,但這種「脆弱的穩定」能夠穩多久,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尚待觀察。

「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經過數年「折騰」,對於中美這對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外界似已不再抱過高期待。不過,這次「習拜會」還是有一些令人欣喜的小意外。從「莊園外交」的形式到「習近平舊照」的展示,皆可看出美方對這次會晤的精心設計與安排,更遑論雙方在人工智能、軍事交流、航班恢復等方面達成一系列共識,在在顯示中美確能找到利益共通之處並合作。

美國對華政策極可能反覆

最近幾個月,中美高級官員互動頻繁,成立商業問題工作組、經濟工作組、金融工作組等一系列工作機制。「習拜會」前十幾個小時,中美發布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習拜會」第二天,中美商務部長就為落實元首會晤共識,舉行兩國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這一切舉動皆表明,中美對雙方關係的改善,確實都有期待且付諸實際行動。

有分析認為,目前正是美國調整對華政策的「窗口期」: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戰還未真正打響,拜登也需要在此時為自己和民主黨在外交、經濟等方面加分;在中美之間最敏感、最尖銳的台灣問題上,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結果尚未出爐。

然而,「窗口期」的存在本身就說明,未來美國對華政策極有可能出現反覆,這種情况在過去已不止一次地出現。畢竟,在「習拜會」後,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立刻就對拜登口誅筆伐,稱他「再次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並稱會晤沒有取得想要的成果,還讓美國看起來很軟弱。

與此同時,「美國只是在對華『戰術欺騙』」等分析,在中國輿論場的聲量也不小。當前,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令美國疲於應對,就連《紐約時報》都發出疑問:「捲入兩場戰爭的美國還有餘力對抗中國嗎?」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在過去幾年,雙方積累了太多誤解、敵意和不信任感。中國人普遍認為美國是要遏制自己的發展;美國則認為自己的行動是在應對中國政策的調整。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在因應對方的變化。

因此我們看到,中國領導人在這次舊金山之行中,用了大量時間向美方乃至全世界闡述中國的發展前景和戰略意圖。「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政,也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應該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可以說,中國領導人這樣直言不諱的坦誠表態,是比較罕見。這也是在用美國人聽得懂的話語方式,公開向美國政界、商界、學界和民間喊話。

維持脆弱穩定 須避免「灰天鵝事件」

那麼美方是否能夠聽得進去呢?不一定。「習拜會」前,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表示,美方最關心的是重建兩軍之間的溝通聯繫。「習拜會」後,美國政界和媒體談論更多的,也是中美在禁毒領域的合作等。由此可見,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的視角並未改變,美國仍將中美關係視為競爭關係;美方所謂的「負責任地管理競爭」,只是想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

對未來的中美關係而言,想要維持「脆弱的穩定」,就必須盡可能避免類似「氣球事件」的「灰天鵝事件」再次發生,或最大程度地消解其負面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習拜會」在軍事、人工智能等領域達成共識,以及商務交流溝通等方面的具體工作機制,若能夠紮實有效地推進,對兩國真正找到有效管控分歧、避免衝突的相處之道,將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