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易通行」平均每日收70宗投訴 政府指未裝車輛貼或安裝不妥所致 (15:58)

發佈於

不停車繳費「易通行」推出約半年,不少駕駛者反映系統多次未能偵測車種貼而引致大量罰款。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表示,過去五個多月有關隧道費投訴的個案,平均佔使用「易通行」的車流量約0.023%;截至今年10月,相關數字進一步下降至約0.016%,約每日70宗。

林世雄今(22日)書面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由於投訴個案當中涉及部分車輛未有安裝車輛貼,以及所刻印在車牌的號碼未足夠清晰辨認等,故需要隧道費服務商人手辨認,而過程中偶有出錯。他表示,現時有隧道費服務商開發專屬程式提升系統辨識車牌號碼的能力,並指相關情況已有所改善。

林世雄指,經運輸署測試,「易通行」相關系統能偵測能超過99%的繳費貼,但準確性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駕駛者有否按指引正確安裝繳費貼,偵測亦可能受其他電子儀器如行車記錄儀或收音機天線干擾等。

當局亦表示,紅隧和東區海底隧道的行車容量受制於管道南北方向各只有兩線行車,平日繁忙時間的交通已超越隧道設計容車量,單靠實施「易通行」並不會大幅改善現時紅隧和東隧的擠塞情况,指紅隧在實施「易通行」後,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的車流量及各連接路的交通與實施前大致相若;東隧在「易通行」實施後,觀塘繞道在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的車龍比實施「易通行」前平均縮短約700米,而西隧干諾道西西行往西隧方向的行車情况在實施「易通行」後並沒有明顯改變。

至於會否考慮在政府及私人停車場推出「易通行」,林世雄表示,待相關技術趨普及後,運輸署會適時考慮將服務推展至其他道路交通相關用途,例如以遙距方式繳付政府停車場收費。私人停車場方面,相信個別營辦商會考慮商業和運作而決定裝設與否。對於建議以「易通行」取代路旁的停車收費表,林世雄指「易通行」需要安裝架空收費設備,加上綜合考慮多項因素,例如路旁空間、安裝成本及維修保養等,認為沿用路旁停車位收費表更為合適和符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