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陳國基:新區議員首務5範疇蒐民意 最大職能助政府「把脈」 關愛隊執行 提升地區治理水平

發佈於

【明報專訊】區選12月10日舉行,政務司長陳國基接受《明報》專訪,詳細解說在新的地區治理架構下,區議會的新角色。他指出,區議會日後最大職能是諮詢工作,協助政府對地區事務及市民意見「把脈」,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至於地區服務的執行工作則交由關愛隊負責。本身是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主席的陳國基又表示,新一屆區議員履新後,首要工作是就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提出的五大優先工作範疇,包括課後託管、關愛長者等,收集區內民意,協助政府制訂各項服務的優次,交由關愛隊執行。他期望透過這一套新的地區治理系統,提升地區服務及地區治理的水平。

重整架構源於2019「喊口號就當選」

現屆特區政府重整地區治理架構,除了重塑區議會外,亦設立關愛隊。18區關愛隊已經成立,新的區議會亦即將誕生;陳國基在訪問中詳述兩者的職能分工及整個地區治理架構的構想。他說,政府重整地區治理架構源於2019年的「黑暴」,當時社會非常政治化,參加區議會選舉的,「有些人喊兩三句反中亂港口號就可以當選」,當選後又沒有好好履行《基本法》規定區議會的諮詢及服務職能,純粹講政治,搞反中亂港的事情。

陳國基憶述,中央其後出手制定《港區國安法》,亂象平息,政府亦重新檢視,究竟「黑暴」在什麼情况下出現?當時的結論是覺得地區治理是很重要一環,「市民對於政府滿不滿意,或者他認為有什麼意見,都是透過我們的民政系統去反映」,而原有由民政事務處、民政事務局負責的地區治理系統並不足夠。於是政府大幅提升了整個地區治理的層次,成立了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由政府第二把手、政務司長任主席,就全港性的地區治理提出指導方向;其下再設一個地區治理專組,由副政務司長做主席,負責協調所有政府部門,「落手落腳去做」。

盼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稱以前被動 關愛隊主動了解需要

與此同時,政府決定重塑區議會,回復《基本法》定下的諮詢及服務職能,「究竟社區需要什麼服務?市民有什麼意見?都很靠區議會搜集和反映給政府……去到專組,專組再去到領導委員會,領導委員會開會定下決策,又下放給專組,專組再發下去,由各區關愛隊執行……這是一個循環,整件事可以由上至下、又由下至上,即做到上情可以下達,下情也可以上達」。政府希望透過這一套系統更了解市民需要,提升地區的服務,提高地區治理的水平。

可轉介投訴 有服務功能

陳國基指出,在整個系統中,區議會主要負責諮詢工作,同時協助政府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政策,「當然它也有服務功能,譬如有市民投訴,它都可以負責幫他轉介」。至於400多個關愛隊則負責行動執行,他強調關愛隊的職能非常重要,指政府以前的工作較被動,但關愛隊會主動上門探望,了解居民需要,「有一些市民特別是一些長者,他可能他真的很需要一些服務,例如綜援,但他不懂得申請,也不知道自己是合資格申請者。關愛隊會提醒他、教他,轉介有關部門、團體去幫忙……是很貼身的一個工作」。

不認同削弱角色 「本不應常講政治」

陳國基不認為在新的分工下區議員的角色被削弱,「(區議員)以前做那麼多政治上的事情,那些本來是不應該做的……以前經常講政治,經常要『平反六四』,這些都不是服務諮詢的事情」。他強調,諮詢工作並不簡單,並以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制定的5項優先事項(見表)為例,指區議員須就相關議題諮詢居民,「究竟你覺得怎樣做最好?」然後再向政府反映,「當然市民如果覺得5個不夠,要加第6個第7個,他一樣可以透過區議員向我們反映」。陳形容這工作是為老百姓「把脈」,然後將症狀、市民的想法反映給政府,令政府最高層了解市民需要。

他強調,新一屆區議員在明年1月1日履新後,首要工作是要就五大範疇的工作蒐集市民意見,並向政府反映,「這是他們最必須急切要做的事」。

明報記者 馮樂琳 林藹純

■政務司長陳國基專訪:https://link.mingpao.com/81075.htm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