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小松:工地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

發佈於

【明報文章】由今年初至今,建造工地接連發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20多名工友不幸逝世。建造業工業安全問題存在多年,其間職安教育也不斷加強,職安健條例最近已提高罰則,為何總是未能阻止這些意外發生?每宗工業意外成因或各有不同,但歸根究柢還是施工安全文化缺失所致。預防和阻止意外的方法萬變不離其宗,關鍵是工地安全管理措施能否實施到位、高層對工地安全的重視程度,及工地負責人、管工和前線人員的安全意識是否足夠。

長期缺安全文化 改變需多管齊下

建造業議會去年底發布《香港建造業主要持份者的安全角色及責任參考資料》,闡述良好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模式,不同持份者(包括發展商、設計者、總承建商、分包商及前線工人等)各自在制訂安全政策、策略、營運和執行應承擔的角色及責任。理想固然美好,現實卻很殘酷,比起安全施工,趕進度及追效率往往才是首要任務,最終交給前線人員恐怕只有5個字——「同我死掂佢」。

試問建造工人怎會不明白「條命係自己」的顯淺道理。惟部分工友向筆者反映,當拒絕做明顯有違職安的危險工序,判頭監工就破口大罵,嫌棄過分「錫身」拖慢進度,甚至被安排「頂上」的同事抱怨和白眼。這種工作文化下,工友為保飯碗,難免要在職安上逐漸妥協和讓步。個別前線工人若無做足職安措施,固然不妥,但見樹也要見林,這或許並非只是個人問題,而是工地安全管理、監察制度及職安健教育失效所疊加的結果,工友可能都是受害者。

建造業職安健難題的癥結,在於安全文化長期匱乏,要改變需多管齊下推動。短期內要阻止致命意外再發生,要靠政府增加人手展開大規模工地高調巡查行動,向業界展示銳意解決問題的決心,杜絕僥倖心理。筆者留意到最近有意見對展開大規模執法行動有保留,認為不應因勞工處執法效率欠佳,就增撥人手資源加強巡查,反而關鍵是檢討優化巡查準則和程序。但兩者其實無衝突,優化工作流程本來就應持續進行,大規模巡查也可以同步展開。勞工處現時巡查工作無疑有不少改進空間,惟多年來證明仍有一定阻嚇力。若高姿態大規模執法行動有助提升業界警覺性,減少工傷和致命意外個案,多花些資源也是值得做。

業界須帶頭推動職安文化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建立優質工地安全文化,須持之以恒,業界和政府各有責任。業界高層領導必須帶頭推動職安文化,而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早前提出好建議,他呼籲各工程公司的行政總裁應做領頭羊,每月到旗下工地一次檢討職業安全。只需一個小安排,親力親為監督工地安全,已是對工友最好的職安教育,何樂而不為?當然,制訂及執行良好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同樣重要。業界能自願做固然是好,否則政府就要考慮介入監管。

預防永遠是優先,懲罰僅是迫於無奈之舉,但我們也要確保法規是與時俱進,違例者得到應得懲罰。筆者樂見政府早前宣布未來一年將檢討《建築物條例》,擬加強對註冊承建商的規管,及賦權屋宇署更有效執法和提升對違規承辦商的罰則等。相信修例能有效提升阻嚇力,畢竟若承建商被除牌,就不能再從事建造工程,冀當局盡快公布更多細節。

作者是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小松]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