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雪儀:應落實全人教育目標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有關香港學童自殺問題,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統計,由今年7月起截至10月26日,共有22名19歲或以下青年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其中18人為學生;自殺原因以學業問題為主,9月開學後更有明顯升幅,情况令人關注!

「求學是求分數」風氣延續

首先,由港英年代精英教育,到回歸後教育改革的所謂「全人教育」,最終結果都是延續「求學是求分數」偏重於考試的風氣,並且現在高中以四主科為主統一課程,造成學習更單一化的現象。加上自1999年開始,政府推行多項改革,例如學校實施「校本管理」,所謂透過權責下放,讓學校更靈活地管理發展;但現實卻是弱勢學校恐「縮班殺校」,只能跟隨大環境追趕考試成績,目的是希望更多學生可以符合入讀本港大學的門檻。

可是,現在本港大學收生以「標準化」為主,例如若只有英文科不及格,或者學生專精一科而其他科成績不達標,則與大學無緣。又例如本來富趣味的視藝科,高中考試過於側重以紙筆考試形式評核學生,即使有體育、藝術的專長,但其他科成績不理想,都無法進入大學。

另外,很多港人的思想仍然根深柢固,如「失敗者才讀職專」或讀藝術「搵唔到食」而妨礙小朋友發展。長此下去,本港教育只會不斷製造失敗者,幫不到學生發展潛能。這一切都是多年來教制僵化,而當局很少分析政策利弊,以致問題多多!

盼教育以學生為本 非制度為本

然而,我們進入21世紀,就是發展文創產業的年代,明顯這種視成績為成功單一因素是落後的思維,不單影響學生的多元發展,也扭曲了教育本質。教育局強調「全人教育」,意義在人而非在識,因為人有思考、想像、創造、情感等能力及特質。我們深信每個人都有不同潛能,只要有適當的教育和機會,就能把潛能發揮出來,作出不同貢獻。正如魚善泳而鳥善飛,只要找到自己優點,加以發揮,就懂得享受過程!

筆者期待本港教育能夠以學生為本,而非制度為本,例如教育局可以考慮與大學商討收生門檻如何更有彈性。正如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認為,大學的「入學要求可從多方面評估,技能可以是其一,不一定只看DSE(中學文憑試)分數」。

或者,可允許學校因應孩子本身的條件及能力,選擇一個更適合他們的課程及學習模式,例如引入適量的國際課程,甚至可考慮參考擁有世界一流技術人員及低青年失業率的德國的「雙軌制技職教育」體系,如學生一邊在企業實踐工作、一邊在學校學習,解決「學用落差」問題,發展個人潛能。

倘本港教育當局能夠以前瞻及周全的計劃去改善現時問題,並且家長明白發展學生潛能的重要,相信「全人教育」的目標,將指日可待!

作者是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雪儀]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