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陳頴峰:STO和RWA:虛擬資產下一個風口?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年11月初,證監會連發兩個通告,包括《關於中介機構從事代幣化證券相關活動的通函》和《關於證監會認可投資產品代幣化的通函》,可側面觀察金融市場上的金融機構對將傳統金融工具代幣化的興趣漸濃,愈來愈多中介機構探索證券代幣化(STO),以及分銷代幣化證券的商機。

此外,投資界最熱門話題除了穩定幣(Stablecoin),要數將真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簡稱RWA)代幣化的業務機會。RWA代幣化泛指將傳統實物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收藏品等)通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數字代幣的過程。

簡單地說,將資產代幣化,無論是證券或其他RWA資產,好處之一是提升資產流動性。有了區塊鏈技術後,金融科技界通過將資產代幣化(STO),可將其細分做數字代幣,用更小單位交易,提高流動性,這為投資者提供更大靈活性;亦有人提出資產代幣化,可以釋放低流動性資產裏面的「流動溢價」,提升資產的價值。

資產代幣化亦為資產擁有者和投資者開啟更廣泛的參與空間。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常常因為高門檻而限制某些投資者的進入,資產代幣化消除這種限制,任何人都有機會透過購買代幣投資資產。這不止為更多人提供投資機會,也拓寬資產擁有者的目標投資者基礎。此外,資產代幣化可通過發行代幣,在虛擬資產平台上面籌集資金,為資產擁有者提供新的籌資途徑,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理論上,資產代幣化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在資產代幣化中,發行與交易可在區塊鏈上進行,減少參與的中介機構,降低交易成本。

如果資產代幣化都是一面倒的好處,應該已有很多STO和RWA項目在發行和交易。但在金融業界,即使是最前瞻性的公司,仍在探索。根據筆者和業界朋友的討論,暫時STO和RWA仍有問題尚待解決,基本上不是技術問題,反而是業務模式問題。

其中一個最大問題是,到底STO和RWA對發行人最大利益是什麼?一般發行人希望代幣化RWA後,可以令到資產對投資者更吸引,但如果一個資產項目,例如房地產收租回報現在是2厘至3厘,即使代幣化後回報也不會改變。另一個難題是暫時二手市場流動性不足,當證券或RWA代幣化後,即使一手市場認購充足,如果缺乏二手市場成交,初始投資仍有退出市場的困難,代幣化資產變得不夠吸引。因為暫時香港只有兩家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獲發牌,正忙於將頭部的加密貨幣上架,所以新的代幣化項目比較難在交易平台上掛牌,變成交易只能在場外(OTC)進行,增加交易雙方的難度。

最重要是法律和監管的不確定性,尤其是RWA代幣化面臨法律和監管的挑戰,因為傳統金融監管機構對這種新興技術規範未完善,初期項目肯定在跟監管的溝通上非常冗長和高成本,另本地法律數碼化程度仍待跟上,例如香港樓契仍是紙本,相對歐美已用數碼版本和數碼簽名,更難將資產產權數碼化。

最後是網絡安全風險,對於毋須許可的公鏈上,交易和使用不記名形式的代幣化證券,網路安全風險或大增。由於缺乏對外界訪問的限制,以及公鏈的開放性,投資者或會在沒有追索權情况下遭受重大損失,發生盜竊、黑客攻擊或其他網絡攻擊時,可能難以收回資產或提出損失索賠。此外,由於此類代幣化證券相對容易轉移,導致所有權及匿名的變化,可能面臨更高的反洗錢(AML)和了解你的客戶(KYC)問題的風險。

綜合一路探索和討論,金融業界仍然覺得STO和RWA可能會是下一個金融業風口,但在可見將來,有些挑戰和問題需要解決,然後這塊業務才能起飛,達到一個規模效應,體現到前面提及的各種益處。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副主席 元宇證劵行政總裁兼董事 香港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兼職講師

[陳頴峰 金科育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