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盧文端:鄭雁雄財經論壇講話傳達重要信息

發佈於

【明報文章】在早前舉行的「香港財經論壇2023」上,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發表「香港要堅持國際化特色 發揮國際化優勢 善用國際化平台」的致辭,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有官方背景的《文匯報》和《大公報》同時以系列社評的形式予以解讀發揮,更突顯了這個講話的特別意義。

有朋友建議筆者結合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大格局,與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頻繁會見香港商界人士的安排,以及香港社會尤其是工商界對香港經濟的關心和擔心,對鄭主任講話所帶出的重要信息做一些解析。

本人的基本看法有3點:其一,香港在新時代對國家的最大價值,不是作為「鬥爭前線」,而依然是作為國際化平台聯通中外、服務國家,與英美修和是題中應有之意;其二,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香港的工作重點需向由治及興轉移;其三,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發揮國際化優勢,特區政府相關部門需認真回應各界對香港經濟的關心和擔心。

港對國家最大價值是國際化特質

1949年解放軍到達深圳時,中央沒有作出順勢收回香港的決定,而是對港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其目的就是讓香港可以作為我們國家與西方世界進行經濟聯繫的通道和平台,以吸收外資、爭取外匯。上世紀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並用於解決香港問題,也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的延伸。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央政府賦予香港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對於這個角色和使命,鄭主任在講話中給予回答:「善用國際化平台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他說,「中國式現代化萬馬奔騰、一往無前之際,香港運用好國際化平台正是服務國家、發展自身的切入點。」鄭主任還具體論述了香港如何發揮國際化優勢。

從歷史的延續性來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國家的發展處於哪個階段,也不管香港貢獻國家的具體形式有何不同,香港對於國家的最大價值,始終是國際化平台的獨特優勢,香港這一特質並無改變。正如鄭主任所說: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最鮮明的標識,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

香港與美國修和 並非虛言

香港發揮國際化平台優勢,需處理好與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關係。這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也是香港社會尤其是工商界非常關心的問題。自「港版顏色革命」發生以來,尤其是《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以後,港美關係急轉直下。美國政府對香港及特區政府官員施以制裁,美國國會議員還不斷提出各種針對香港的法案,甚至包括要制裁香港法官、取消香港經貿辦特權豁免待遇等,香港也不得不反擊,港美關係因而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香港原本應該是國家處理與西方世界關係的緩衝地帶和橋樑平台,現在卻成了對美「鬥爭前線」,這是中央和港人都不願見到的。

美國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有重要的主導性影響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奉行與美英市場接軌的普通法制度,是中國內地與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連接點。國家也希望透過香港吸引和撬動更多國際資本參與內地建設。因此,香港要發揮國際化優勢,不能與美國脫鈎。在另一個論壇上,北京大學知名教授陳端洪對香港提出「與英美修和,重振國際聲譽」的觀點。

那麼,香港能否及如何與美英修和呢?事實上,中央在這方面已做出示範和引導。儘管美國竭力遏制中國發展,但習近平主席仍在上個月親往美國,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意見,取得積極成果,使緊張對立的中美關係得以止跌回穩,中國外交局面也隨即發生一些積極改變。之前,中美也通過協商妥善處理了香港代表參加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的問題。習主席當時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關於中美關係的一段話,也對香港有啟發性和指導性:「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習主席的美國之行告訴我們:香港需要而且可以與美國修和,一是盡可能保持官方聯繫,二是拓展多層次的經貿和社會往來。這對於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化平台的優勢、重振國際聲譽,具重要意義。

由治及興 須發揮國際化優勢

習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有兩個重要論斷:一是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二是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習主席這兩個論斷,不僅指出香港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而且要求特區政府盡快將工作重點轉向推動實現由治及興。對於香港如何實現由治及興,鄭主任講話也有提示: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最近,夏寶龍主任頻繁會見香港商界人士,包括香港外國商會和英資公司代表,重申中央政府堅定不移支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這也是顯示中央對香港發揮國際化優勢、實現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

應該肯定,行政長官李家超非常重視加強和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他多次率團出訪東盟和中東國家,並安排主要官員到英國、法國和德國推介香港;本港還多次舉辦國際金融高峰會及大型國際活動,取得許多積極成果。

但也要看到,今天香港經濟面對不少困難:消費市道不景氣,經濟增長不斷下調;股市陷於低谷,跑輸環球股票市場,甚至引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樓市反覆下跌,政府賣地多次流標;財政儲備近年減少超過三成,見27年最低等等。這些問題引起一些人對香港經濟前景的憂慮,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需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在解釋的同時更要傾聽各方建議,集思廣益提出對策解決問題,積極回應社會及商界的關注和擔心,莫辜負中央和各界期待。

作者是第十屆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盧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