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高尚濤:加沙停火崩潰 哈以衝突走向何方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以色列與哈馬斯在經過以人質釋放為條件的短暫停火延期後,於12月1日宣告終結延期,雙方重新開始交火。

自今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引發軍事衝突以來,哈以局勢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國際社會積極斡旋停火,並於11月24日促成第一次暫停衝突。以色列與哈馬斯同意停火4天,允許人道主義救援車輛和人員進入加沙,雙方開始分批交換人質,釋放了大部分被雙方囚禁的老人、婦女和兒童。

以色列這次對哈馬斯的軍事進攻,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報復,而是一場以所謂徹底「剷除」哈馬斯為目標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哈馬斯於10月7日對以色利的軍事突襲,導致以色列境內1200多人死亡,大約240人淪為人質,其中包括很多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民。哈馬斯這次突襲,引起以色列舉國憤怒,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巨大壓力之下,迅速制定一套旨在一勞永逸解決「哈馬斯威脅」的軍事行動方案,力爭通過軍事手段,徹底消滅哈馬斯的政治領導人、軍事指揮官和一般武裝人員,摧毁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行政體系、軍事設施和其他實體組織,使加沙地帶「非軍事化」,不再具備威脅以色列的能力。

內塔尼亞胡政府的這一軍事行動計劃,得到大多數以色列人支持,一些反對內塔尼亞胡的政黨也罕見表達了支持。在這種情况下,以色列本來是不大可能同意任何軍事停火,以給予哈馬斯喘息之機。

但以色列旨在盡量減少本國士兵傷亡的軍事行動計劃,大大增加了加沙平民傷亡的可能。儘管以色列事先允許並動員加沙平民逃往南方避難,惟直到加沙城徹底封鎖和軍事行動開始,仍有大約40萬平民滯留於加沙城內。在這種情况下,以色列通過大規模空襲,清除哈馬斯地面哨所,以減少其地面部隊進攻障礙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而且以色列軍隊的嚴密封鎖,也導致加沙城內物資短缺,進一步加劇了平民傷亡的局勢。

國際社會對此強烈不滿,並向以色列施加強大壓力。於是,以色列勉強同意以人質交換為條件,實現為期4天的人道主義停火,而且同意每多釋放10人,就可以增加停火一天。但是以色列從來沒有承諾,可以通過釋放所有人質去實現與哈馬斯的徹底停火;哈馬斯也擔心釋放過多以色列人質,使自己徹底失去同以色列討價還價的籌碼。所以,這次停火很快走向終結,軍事衝突再起。

沒有力量可阻以國軍事行動

在目前形勢下,阿拉伯國家普遍沒有意願介入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軍事衝突;即使是最同情和支持哈馬斯的伊朗、土耳其、卡塔爾等國,也不可能大規模軍事介入他們之間的軍事衝突。所以,目前基本上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力量可以阻止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軍事進攻。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打算阻止以色列打擊哈馬斯,他們甚至支持以色列這種所謂的「反恐」行動。這些國家只是迫於國際壓力而要求以色列不要傷及平民、不要導致人道主義災難、不要將戰事拖得太久。

所以,以色列很可能會頂住所有國際壓力,提高行動效率,最終實現他們的軍事目標,即在加沙地帶消滅哈馬斯,摧毁哈馬斯的統治基礎,將加沙地帶非軍事化。

不可能清除阿拉伯人對以國的攻擊

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嚴密防範以色列任何可能趁機侵佔加沙領土的企圖。這些國家不允許加沙難民流出加沙,以免加沙地帶成為「無主地」而被以色列收入囊中。他們也不同意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趁機建立緩衝區之類的任何實質上「縮小加沙面積」的做法,並在這一方面與美國達成了共識。所以,以色列在戰後最可能的做法,是在所謂「後哈馬斯時代」的加沙地區,建立一個親以色列的、以阿拉伯人為行政班底的、非軍事化的「傀儡」政權。

但是,即便真的如此,以色列也不可能徹底清除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的攻擊。畢竟,在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甚至也門等以色列周邊地區,還有大量活躍的反對以色列什葉派武裝組織,例如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伊瑪目侯賽因旅、伊拉克人民保衛部隊、也門胡塞武裝等。他們可能成為以後抵抗以色列軍隊的主力。

作者是中國外交學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高尚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