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專家:韓社會逼出抑鬱 精神病患被污名

【明報專訊】今年4月韓國一名患有嚴重抑鬱症少女透過Instagram直播跳樓,同月男團ASTRO的25歲成員文彬自殺,上月仁川一名小六學生放學後跳樓身亡。有專家認為,韓國自殺率高企,與讀書壓力大、社會缺乏保障,以及精神病患者諱疾忌醫等有關。
去年9歲至24歲死亡的韓國人中,50.1%死亡原因是自殺。自殘與試圖自殺人數亦趨增,例如首爾市10年間增加約兩倍至2022年的1786人。全北國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金在禹(譯音)指出,抑鬱是自殺的一大原因,而韓國的抑鬱症患者之多是結構問題。
專家指出,韓國社會競爭激烈,學生讀書壓力大及遭受欺凌,年輕演藝人要接受密集艱苦培訓和苛刻合約要求,年輕人求職困難,社會不平等與無力感等,皆使人灰心喪志。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下停課、停工、社交隔離、經濟艱難等情况,加劇了人們的孤獨感、憂慮和壓力。例如梨泰院人疊人等社會慘劇,除了損害涉事者的精神健康,亦影響市民的健康情緒。
至於精神健康問題人士也會被污名化,例如歌手Swings公開從小患有強迫症、壓力、憂鬱症等而一直接受治療,就被製作方質疑其表演能力。
專家建議民眾留意親友的「心理警訊」,例如發現他們行為突變及出現極端情緒時,應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諱疾忌醫。韓國全國大部分大學設有學生商談中心,協助學生解決困擾他們的問題和預防自殺。多家經理人公司也為旗下藝人提供心理療程。
(韓國中央日報/時代雜誌/英國每日電訊報)
(環球熱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