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港大首創肝癌「先縮後除」療法逾百人參與 四期肝癌患者腫瘤縮近半 (18:09)

發佈於

肝癌位列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港大醫學院年初發表全球首創的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至今已有逾100名病人參與研究計劃,一名四期肝癌病人接受治療後轉化為一期,腫瘤直徑由18.2厘米縮至9厘米,及後成功完成活肝移植。港大外科臨牀教授陳智仁指,有關個案「史無前例」,未來會研究如何簡化治療程序,縮短治療時間。

陳智仁指,「先縮後除」是結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即電療)與免疫治療,來誘導中晚期肝癌縮小。

今年65歲的黃先生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去年11月開始腹部脹痛,求醫後發現長達18.2厘米的腫瘤完全佔據整個左肝,屬肝癌第四期,當時保守估計只有半年壽命。

黃先生的兒子說,父親本身有「大肚腩」,去年底腹脹嚴重求醫才發現體內有10公斤腹水。他續稱,當時走訪了許多醫生,基本只提出標靶治療方案,而陳智仁是「唯一一個醫生能畀到一個新方向,話畀我聽仲有機會」。

在進行6個月「先縮後除」療法後,黃先生體內腫瘤縮近一半至9厘米,於今年8月接受兒子活肝捐贈,成功進行肝移植手術,術後肝功能正常,最後的檢查報告顯示整個肝臟仍然可見的腫瘤為1.5厘米,降至肝癌第一期。

陳智仁指,研究自2019年開始至今,已有逾百位病人接受「先縮後除」,四成多的病人癌細胞全部壞死,不需要做手術,另有12%的病人接受治療後腫瘤縮小至可以接受手術。陳智仁說未來研究方向包括研究影響療效的具體因子,亦會配合政府提出的新藥註冊「1+」機制,推出更多研究計劃,惠及更多來自普通家庭的患者,提及現時六個月的免疫治療花費約20至30萬元。

港大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蔣子樑表示,「先縮後除」療法亦適合治療肺癌、膽管細胞癌,解釋稱要視乎某一種癌症是否適合電療和免疫療法,並舉例指腸癌因不適合電療現時未必適用「先縮後除」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