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閻小駿、郝詠、李拉:關於提振香港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思考

發佈於

【明報文章】如何全面、有效提振「興」的動能,實現香港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環顧全球,當下的世界,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新的科技發展方興未艾、國際間競合關係錯綜複雜。伴隨全球範圍內資源與市場存量下降,傳統發展動能逐漸難以為繼,各國各地區都積極提高發展質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突破點。把有為政府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全力促進經濟社會在「新質生產力」基石上實現發展「能級」躍遷,同樣是香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能級(energy level),是由量子物理學而來的概念;引伸到社會科學領域,發展能級指某一經濟體對區域整體所具有的影響力、領導力及輻射範圍。發展能級躍遷,不能單憑經濟體量的成長,必須依靠發展動能優化、生產力屬性革新、新興產業集群壯大與經濟輻射能力擴增。實現這些目標,均需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發展新路徑。

在21世紀的今天,人類正站在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以來又一輪生產力革命轉折點上。基於創新科技、高精尖技術和高端製造的新質生產力,將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能、改變社會生態、重塑人類生活;但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並非簡單的線性積累,往往是經過長期而緩慢孵化後,突然產生指數式、爆發式增長。因此,提振以新質生產力為基石的新發展動能,對穩定的政策、法治與宏觀經濟環境有着很高要求。

新質生產力強調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協同,其發展將促使產業間界限模糊化,創造新的供需網絡和生產模式。同時,新質生產力改變傳統的集中式、工廠式生產,形成更分散與靈活的生產結構,具有全新空間特徵。隨着數「智」經濟、物聯網、大數據蓬勃發展,勞動者與管理者均可以實現更高水平智能化,推行全流程靈活佈局、精細管理和協同合作。這些變化,必然催生與之相匹配的新型勞動關係、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對經濟協同、政府管治和社會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穩定現有支柱產業 引導資本投入新興產業

新質生產力是產生於創新,以創新促進創新的經濟發展「元」推動力。通過關鍵技術突破,新質生產力透過產業鏈接和融合,將創新傳導到相關產業群,進一步促成多領域、高層次創新的「鏈式反應」。因此,新質動能具有強大的自我擴散力和影響力,能帶動整個經濟體系升級和轉型,產生持續增長動力。政府吸引和留住新質生產力產業,更加需要提供適宜的軟環境,包括穩定的政策預期、開放的經濟體系、完善的配套建設、法治環境及智力支持體系等。

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亦促進公共財政良性運轉,有利於從「土地財政」到「創新財政」的轉型。依託對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業的稅收,政府可獲得更穩定及更可預測的財政收入——這不但可促進香港經濟多元化、降低市場波動周期對整體經濟的傷害,亦可為經濟長期發展提供健康的動力源。

我們認為,穩定以金融、服務和物流運輸為核心的現有支柱產業,同時積極引導資本和企業投入創新型未來新興產業,逐步實現傳統支柱產業與未來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是提振香港發展新動能、推動「由治及興」進程的可行路徑。

法治體系乃核心優勢 須倍加珍惜

鞏固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可保障特區公共財政穩健,亦將鞏固香港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與作用,有助香港適應全球經濟新常態、從容應對全球經濟變局,保持國際競爭力。構建創新型未來產業,則可在全球經濟日益依賴於技術進步的今天,通過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產業能量,開闢香港新的經濟增長極,提升產業鏈附加值,在全球新經濟圖景中保有領先地位。本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及與普通法銜接的法治體系,是構建創新型未來產業經濟的核心優勢,必須善加利用、倍加珍惜。

傳統支柱產業與未來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要求積極整合升級支柱產業,全力孵化培育未來產業。在這方面,生物科技、高端製造和精密製造,是不可忽視、不可或缺的關鍵領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金融、醫療服務、物流等多個傳統支柱產業領域,具廣泛應用前景;在完善的個人隱私及其他法律保障體系下,香港有實力發揮協同創新領導作用,主導開發適應21世紀需要的智能分析工具和解決方案。在先進製造和機器人技術等領域,香港亦已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傳統與未來產業的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建五大產業集群 促進經濟結構多元發展

香港的高質量發展,有賴於構建完備的新質生產力產業生態系統。我們認為,為此目的,建設和鞏固五大新質生產力產業集群尤為重要。一是鞏固國際金融產業集群,這需繼續深化金融市場監管、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增強投資者信心。鼓勵金融科技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效率與便捷性,並擴大金融產品與服務範圍。此外,通過與內地金融中心合作,擴大香港在內地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促進資本市場深化和多元化,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入駐,增強香港金融市場活力。

二是興建國際算力產業集群。隨着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算力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建設國際算力產業集群,對於促進經濟多元化、減少對傳統產業的依賴至關重要。同時,國際算力產業集群為創新型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基礎算力保障,將極大增強香港在亞太乃至全球的科技競爭力。

三是構築中間試驗產業集群。中間試驗產業集群旨在提供一個實驗和驗證新技術的平台,這對於處於研發階段的創新技術尤為重要。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物理空間和技術資源,促進中間試驗產業集群建設,將有力促進學術界、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吸引內地及全球科研成果在港落地,提振技術轉化動能,提升香港在區域內乃至全球範圍科技領域影響力。

四是建立技術交易產業集群。通過建立健全技術交易所、創新基金和其他機制,技術交易產業集群促進知識產權和技術成果交易,為科技創新提供市場化平台。技術交易產業集群的建立,不僅能促進科技成果商業化、提高研發投資回報率,亦可增強香港與內地技術交易市場聯繫,為本地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與合作機會,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香港技術市場。

五是發展創業服務產業集群。創業服務產業集群的目標是為初創企業提供全面支持,幫助其快速成長。在創業服務方面,孵化器和加速器可向初創公司提供關鍵指導和資源支持,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和實現商業化。創業支持服務為初創企業提供市場進入策略、管理培訓、融資途徑和網絡構建支撐。創新平台和共享空間,則促進創業者和研發人員合作、交流,幫助他們共享資源和知識,加速創新過程。

建設完備強勁的新質生產力產業生態體系,關鍵在於平衡舊有經濟結構與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並在轉型過程中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和社會廣泛接受。我們相信,以上述五大產業集群為基礎的新質生產力產業生態體系,定能促進香港經濟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提高香港經濟整體抗風險能力,有助於保持香港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及在區域經濟中的影響力,為香港高質量發展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強而有力的驅動引擎。

作者閻小駿是港大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郝詠是港大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李拉是港大中國制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及高級研究助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閻小駿、郝詠、李拉]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