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亂紀元」更需中國式立場

發佈於

【明報文章】12月15日,中沙伊三方聯合委員會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是為了跟進3月份沙伊復交所簽署《北京協議》的落實進展。而此前一天,中國外交部宣布,正在交戰的緬甸有關各方也在中國外交斡旋下在中國境內舉行和談,簽署了臨時停火協議。這為持續一個多月的緬北衝突按下了暫停鍵。如今,中國成為衝突頻繁的國際社會中愈來愈顯著的和平、穩定的力量。

年初,在中國的斡旋下,斷交已久的沙特與伊朗宣布恢復外交關係。這對中東政治來說無疑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剛剛過世的基辛格曾將此外交成果與20世紀70年代自己和尼克遜相繼訪華作對比,認為這兩段外交進程「非常相似」。調停沙伊體現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這一理念或許是治癒當今世界的良藥。

2023年,世界並不太平。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將近兩年,至今並沒有要停的意思,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已開始為持久戰做準備。而近兩個月來,新一輪巴以軍事衝突已造成2萬人死亡,逾180萬難民流離失所,緬北衝突雖告一段落,印巴交界卻衝突再起。此外,被西方媒體稱作「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的台灣海峽持續「兵凶戰危」,朝鮮半島對峙態勢亦有升級迹象……有評論認為,這頗有第三次世界大戰臨近的徵兆,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恒紀元」即將結束,「亂紀元」似乎要開始了。

美國不斷「拱火」 中國願做調停者

而在「亂紀元」面前,作為舉足輕重的兩個大國,中美做法和態度迥異。

美國總統拜登在談及巴以和俄烏問題時表示,確保以色列與烏克蘭勝利,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今年10月,拜登向國會申請通過一筆總額1060億美元的「打包」撥款,其中軍援以色列的資金為143億美元,而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達到614億美元。

與美國只支持衝突一方並不斷「拱火」不同,面對國際衝突,中國更願意做中立者、調停者。在所有已經或可能發生的衝突中,中國的態度都是止戰促和。秉承「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理念和立場,中國先後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中國關於解決巴以衝突的立場文件》,並促成沙伊和解、緬北和談,派特使為政治解決俄烏問題而奔走。

拜登曾稱,在巴以衝突中,幫助盟友以色列是「一項明智的投資,將為美國幾代人的安全帶來紅利」。可見,在美國眼裏,其選擇的戰爭立場是對自己來說有利可圖的投資。而中國面對國際衝突,始終「站在和平的一邊、對話的一邊、歷史正確的一邊」,以世界和平、全人類利益為判斷標準。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能成為某些局部衝突的調停者,中國立場總能反映全球範圍內的「最大公約數」。國際社會並非西方價值觀中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而是各個國家地區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始終明白,如果單純地追求單極優勢,而不是為了共贏,全球問題是難以解決的。

「恒紀元」待久了,人們總有種錯覺,認為和平是常態。但綜觀歷史,便會發現充滿戰爭、動盪不安的「亂紀元」才是常態。理論上講,和平持續愈久,戰爭風險就愈大。即使是目前的點狀衝突,也有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引發難以預估的世界戰爭。而世界戰爭一旦爆發,其走向不是任何人的意志能夠左右、任何一方力量能夠控制的。以一己私利來選擇立場,也會引火上身,最終損失的是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衝突四起的當下,人們應對戰爭有所敬畏,應意識到在戰爭面前,全人類的利益是綁定在一起的。因此,如果世界即將迎來「亂紀元」,中國式立場將是醫治良藥。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