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北都換地「開花結果視乎雙方」 年底死線不變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曾交代北部都會區新發展區「原址換地」優化安排,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等接獲10多宗申請,當局早前處理7宗申請,其中6宗正商討補地價,預計涉9000伙私人住宅單位,其餘一宗已選擇標準金額,有關申請本月底屆滿。地政總署長黎志華向本報透露,直至上周三(20日)當局仍與有關發展商溝通,惟「若要『開花結果』,則要視乎雙方面」。他亦表明北都收地會是地政總署最重要及最迫切的工作。

早前有報道稱,地政總署「一口氣」批出古洞北及粉嶺北6幅地補地價,每呎樓面補價約2600元,低於標準金額近三成,涉及總金額約130億;有關發展商仍在考慮。若最終未能達成協議,政府於今年底「死線」過後會直接進場收地。黎志華說正與發展商展開真誠及積極的對話,已進入最後討論階段。「直至昨日(上周三)仍和土地持有人商討中,一日未到『死線』也不知有多少宗可成事,『死線』也不會改」。

重建「標準金額七折」予特殊工廈

另外,《施政報告》亦公布年內會恆常化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安排,將適用範圍擴展至1987年前落成的100幢特殊用途工廈,包括皮革廠及製衣廠等。黎志華表示,當局兩項優化包括標準金額恆常化,明年3月公布新作業備考予工廈,4月起實施;另一是本周公布涉及特殊工廈的作業備考,以「標準金額七折」予特殊工廈持有人參加,認為相對目前金額較「貼市」,應對申請宗數有幫助。

翻查資料,發展局與地政總署2021年3月中推出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補地價先導計劃,為涉及重建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的土地契約修訂,提供以「標準金額」補地價的選項,作為傳統估價機制的替代選項。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