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極端天災頻 民安隊加強裝備 激流搶救清塌樹山泥 培訓近300人員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今年多個颱風襲港,民安處表示,參考天文台及國際氣象組織預測,全球極端氣候情况愈趨頻密及激烈,因此加強隊員應對天災的訓練及裝備,今年已訓練70個水災搶救員,包括在水浸地點推進操練、災民緊急撤離及庇護中心管理等,配合近年增設的多功能行動頭盔、助浮衣及信號燈等裝備;另已訓練200個鏈鋸操作員,協助處理塌樹、路障及山泥傾瀉。

配備多功能頭盔浮衣信號燈

民安處高級行動及訓練主任(新界)趙汝泰表示,該處過往數年專注疫情相關行動,去年重新計劃工作路向,加強極端氣候應對工作,例如今年有逾100名隊員到消防及救護訓練學院,接受激流搶救及搶救技術訓練。他指出,每次8號或以上風球都會派逾百人當值,即使人手不足仍「關關難過關關過」,形容在「和平忽然泛起漣漪」時仍有能力動員。

趙又稱,社區復原工作同樣重要,因此今年起延長隊員善後工作時間;其中9月颱風「小犬」襲港後,全港多處山泥下塌,民安處派出熟習山嶺推進的技術人員,協助工程人員到相關位置做勘探工作。另外,截至上周四(21日),民安隊錄得71宗山嶺搜救行動,主要是搜救失蹤者;趙指出,單獨行山是致命傷,家屬不清楚失蹤者行蹤,導致動用很多資源都未必找到。

出動山嶺推進員 開路勘探

民安隊社區教育組2020年成立,已舉辦19次「緊急事故公眾安全教育計劃」,提升市民基本求生技能。民安處行動及訓練主任(社區教育)蕭寶華提到,在鯉魚門和大澳等較常受災地點撤離時,部分長者會以守護家園為由不願離開,該處希望透過恆常社區教育與長者建立關係,撤離時長者才願意跟隨。

蕭寶華又發現,中學生亦不了解鎖匙、身分證、電話連充電器是「逃生三寶」,她又指有學生逃生時還顧着要帶功課,擔心翌日欠交。不過,她認為公眾面對惡劣天氣的應對已日漸進步。

民安隊現時編制有3770人,截至上月底有700個空缺。趙汝泰稱,疫情後成員重投職場,小部分隊員移民,加上其他紀律部隊招聘困難,會向民安隊員招手;他慶幸隊員都願意「頂硬上」,人手空缺暫不影響服務。他稱已開展全年招募,由以往每年一期訓練,加開至3期,「密食當三番」,避免有人等入伍期間興趣減退而改變心意。民安處亦會加強大專院校推廣,招攬人手。

「山竹」後逾百人善後難忘

趙汝泰上月獲頒公務員事務局長嘉許狀,入職約23年的他表示工作不單一,能滿足他攀山涉水的興趣及「教書癮」,而非只在辦公室做行政工作。他提到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隊員剛完成行動、正返回各自正職崗位時,發現全港很多道路因塌樹或山泥傾瀉被封,交通近乎癱瘓,隊員再受徵召,紛紛出動協助清理路障,首數天日均出動逾百人,善後工作持續大半月,累計約千人參與,是迄今較深刻經歷。

明報記者 施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