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劉銳紹:修身齊家為己任 遊罷歸來學誦經——從民間角度看紀念「毛誕」和改革開放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最近內地有兩項重要活動,先是紀念改革開放45周年,後是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在官民之間、在香港與內地之間、在狂熱與理智之間、在不同經歷的人之間,可能感受各異,言人人殊。我剛好經歷過這4個「之間」,此時此刻,感覺已然淡薄;所以,今天的標題正是我的心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學說,但我從來無意也無力「治國平天下」,所以只重「修身齊家」,其次就是強身健體。忽然想起任劍輝在《帝女花.相認》中之句:「寶庵清靜能養性,遊罷歸來學誦經。」這個「遊」,不單是旅遊,還有活動和運動,故引為今天標題。

(1)紀念毛誕與改革開放的異同

──無論從表面現象還是具體行動來看,內地官方對這兩項紀念活動的着力程度截然不同。對前者,當今領導層高規格紀念,大量文化活動、電影、座談、文章鋪天蓋地而來,在某程度上反映了官方「尊崇毛主席」的需要。

在毛澤東家鄉韶山,紀念活動非常熱鬧。人們抱着不同心情參與,從深切懷念到借題發揮、從專門學習到旅遊心態、從一般紀念到嘉年華歡樂,不一而足。但官方對民間的紀念則處於容許與防亂之間,例如對「烏有之鄉」(外界視為「真毛派」)的活動有所禁制。這反映官方擔心「紀念變成悼念,懷古變成傷今」,對今天政局不利。

──對紀念改革開放則明顯低調。官方讚譽這個時代有開創性、革命性、歷史性,但對鄧小平的領導角色並不突出。新華社的5000多字紀念文章中,只有兩處提及鄧小平的「總設計師」角色;對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等對外「24字方針」,更隻字不提。

──官方對於上述兩種現象可以有所解釋:今年毛誕是「逢十」的大慶日子,而改革開放則是「逢五」的一般性紀念。這也許說得過去。不過,內地「財新網」紀念改革開放的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卻被下架,馬上引起關注。該文中提到「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收拾亂局,直面挑戰」等內容,不知是否被下架的原因?

總之,對比上述現象,我感到紀念毛澤東並無不可(例如他在執政前反對國民黨高壓統治),但對於今天的紀念活動,毋須給人「崇毛抑鄧」的印象。事實上,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今天領導層享受的執政基礎。財新網文章下架,本身也是能否實事求是的考驗,實在毋須削足就履。

(2)從分析角度認識毛澤東

對於毛澤東的評價已有很多,在此不贅;我只想從民間的角度,提一些如何自處的分析。

──對毛澤東的影響不要只看到「那個年代」,而忽略了今天「這個年代」。我們可以理解他當年面對外敵壓力,並無太多周旋空間,倒不如「關門打掃再請客」。不過,關門必須是自強努力,而不是「打掃內敵」。他的「階級鬥爭為綱」理論有沒有影響到今天?有沒有用另一種形式出現?值得思考。撫今思昔,我已學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學習憎恨。

總的來說,今天的中外形勢已大不相同,中國不可能再關起門來;但現在的形勢是,必須進一步改革開放,才能適應新的時局。這是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不可能用毛澤東的理論解決今天的問題了。

──民間對官方的政策,一般無甚影響力,更無改變能力,所以經常有無力感。當年文革時期如是,今天有所改善,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最重要是知道官方的想法後,再自行分析和思考回應之法。這既不是具體行動,也不是行動對抗(力量對比不同),但至少是提神醒腦、拓展民智,於己有益,對官方也不是壞事。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幹自己的事、做應做的事。例如當年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在文革期間備受打壓,但用自己的辦法繼續努力,終有「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當年受壓的科學家,已搞出「兩彈一星」(核彈、飛彈和人造衛星),總體上是有貢獻的。記得當年還有一套電影《巴山夜雨》,講述公安押解犯人時怎樣「鬆緊得宜」,最後連手扣也掉進水裏。我從他們身上體現一句話,並以此為動力:「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浪費自己,就沒有人能浪費你!」

(3)改革開放對民間的最大啟示

──商界、政界、民間的不同人士各有領悟,我的最大啟發是:民間自我重新探索和界定不同事物的價值觀,逐步多元化,沒有組織性,細水靜淌地付諸實踐,而不再定於一尊,也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這個過程不是立竿見影,但從歲月的延續中可以體察出來,不應忽視。而且,這將延續下去,不要只看見一些「小粉紅」、「毛粉」或極左行動仍然當時得令,甚或變本加厲,就以為「世界沒變」。其實,鄧小平、習仲勳等前人在當年的形勢下開了一個(好)頭,怎樣發展下去則是官民互動、各自怎樣下棋的問題了。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最大的轉變是民間由狂熱轉向各自思量,即時效果就是間接抵消了某些政策的盲目性。這對官民走向冷靜、減少摩擦、良性互動也有好處。所以,官方適宜因勢利導、自我調整,不宜一葉障目,讓關鍵良機扭轉方向。

(4)香港人如何看毛誕和開放

一般而言關注不多,因為切身感受不大,影響也不大,但日後的治港政策總是需要關注的。我無意影響任何人(事實也無能為力),只是說一些想法而已。

──既然無能為力,不妨一切在心中。多學習和研究人性、大愛,儒家說是「修身」,基督和天主信仰則是「靈修」,老莊則說「無為」,內地則說「心靈美」。怎樣說都不要緊,關鍵是潔身自愛,這是眼前最有效的自我價值體現,不會傷人,也不會動氣自亂、勞氣自傷。

──從個人範圍看,任何有權力(不管大或小)的人,即使不能抗拒來自上級的壓力,但也要設法避免把壓力向下卸,否則就會變成一窩蜂的檣傾楫摧,最終對自己也百害而無一利。如何把「卸責學」轉化成為「卸力學」,還是需要學習的。

──從真正的大局利益出發,避免跟風,把「人民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或變成口誅筆伐的生力軍。「矛盾」是官方的語言,但矛盾畢竟是不應製造出來的。那麼,就由民間、基層以至中層的執行者先行避免矛盾。緊記:洪水崩堤,細水潤土。官方不要以為這是「挖牆腳、軟對抗」,其實這也可以減少官方的頭痛。

當然,更要強身健體。身心康泰,才能「遊罷歸來學誦經」。兩者結合,持恒致遠,待日東昇。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