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就香港2023年的幾點觀察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在2023年由治及興,區議會選舉成功舉行,港人熱中北上實現「中港融合」,港產片強勢回歸,興盛繁榮不能盡錄。展望明年,香港將邁向什麼新里程?

《奧本海默》和《Barbie芭比》同時上映,成為全球熱話,但香港今年搜尋次數最高的三大電影分別為《毒舌大狀》、《白日之下》和《給十九歲的我》,連同十大熱搜的《年少日記》和《正義迴廊》,證明港產片在話題性上完勝荷李活大片,而且全部探討嚴肅的社會議題,跟香港觀眾過往30年的口味大相徑庭。

港產片娛樂性大減,傾向講現實;香港人在現實上卻恰恰相反,疫後鍾情消費旅遊食玩買,少談政經社會問題,連區議會選舉都不怎麼投票,造成回歸後最低投票率。絕大部分人花在研究深圳食玩買攻略的時間,多過看區議會新聞和候選人政綱。

很多人形容香港夜市慘淡,都會舉食肆晚市作例,指出現在很多餐廳只做一輪,提早收工。以這種角度看香港,是舊思維未除。香港由治及興不能只看小小的香港,要看大灣區。通關後,香港日均10多萬人次北上,港人單在10月便在深圳豪花36億人民幣,而南下的陸客人次,僅及港人北上數字約一半。

大陸網民揶揄香港是金融中心遺址,熱中「踩港」;香港這邊相反,在由亂到治之前喜歡戴有色眼鏡看大陸,製造「中港矛盾」,如果「踩港」現象在幾年前發生,一定又爆發網絡口水大戰。如今香港人痛定思痛,在國家成就館動工之前已急不及待要分享國家成就,以親臨祖國報復式消費的方式報復「踩港」。

香港樓價愈跌愈有,恒指反覆尋底,李嘉誠早預言經濟環境「山雨欲來風滿樓」。與其等香港產業轉型,部分香港人已靜悄悄地自我轉型,趁低吸納,努力投考人手短缺而入職要求下調的公務員,尤其是紀律部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起跟政府追KPI。

過去幾年不少人放棄鐵飯碗,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影響移民。很多人說香港人適應力強,移民重新開始不成問題。但反過來說,適應力強,也代表了毋須移民也能適應香港新常態。2023年的香港,或多或少反映了這一點。

年末最後一則政經新聞,是公民黨總辭,明年解散。由反23條催生的政黨畫上句號,象徵香港在20年後,終於準備好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一個里程碑。祝各位新年進步,不再夜長夢多。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