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關仲然:出奇平靜的選舉? 台灣大選的網絡宣傳比較

發佈於

【明報文章】距離台灣大選不夠3個星期。從大格局來看,這次選舉對緊張的兩岸局勢(以至是中美關係)無疑會有很大的影響,是繼續升溫還是可以稍為緩和,將取決於新政府由誰話事、當選人又有什麼新的論述。然而,純粹以觀察的角度來看,這次選舉的氣氛並不如4年前激烈,當中或有主觀的原因,但仔細分析之下,還是有客觀的證據支持,說明這次選舉氣氛稍為冷靜(說是「冷清」會有誇大),或會影響最終投票率,繼而為選舉增添變數。

這次選舉稍欠氣氛,其中一個主觀原因是我們從香港的角度作觀察。4年前的選舉,正值香港風起雲湧的時候,香港話題成為了隔岸選舉的主軸。一方面,香港人看選戰自然看得肉緊,別人都在談論我們似的;另一方面,台灣政黨政客也在競選的時候以香港為議題,從中表達對「一國兩制」的立場(像民進黨的「芒果乾」(「亡國感」),正是以香港議題借力打力地建立起來)。4年之後,香港顯然不再是選舉的議題,同時反過來,香港媒體對台灣的關注也明顯減少。因此從香港人這主觀的角度來看,覺得選舉氣氛不及以往熾熱(甚至感受不到),都是正常的。

候選人未如上屆藉網絡引關注

但現實上,從一些客觀的事實來看,這次選舉至少在其中一個近年舉足輕重的宣傳渠道出奇地平靜,那就是網絡宣傳。在這個年頭,選舉當然已經非常倚賴網絡宣傳,像3個候選人都有個人專頁,而政黨之間也互相指控敵方使用「網軍」製造輿論、發布假新聞等。現今選舉跟網絡的關係,早已密不可分。我所指的平靜,是這次選舉的候選人未有像上屆一樣,大量通過網絡宣傳而引起民眾關注。

讀者如果有留意台灣政治,大概會記得上屆選舉的蔡英文,先後到訪幾個YouTuber的頻道做嘉賓受訪參與節目(像鍾明軒、波特王等等)。這些片段今天依然可以看到,鍾明軒和波特王的影片,觀看次數早已突破300萬。跟這些網紅的合作,影片本身自然廣傳開去;而影片的剪輯,也會成為傳統新聞媒體的討論熱話。因此這種網絡宣傳的影響力,比起以往的選舉廣告都是更深更廣。

要數最經典的一段影片,必然是上屆選舉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作「博恩夜夜秀」的嘉賓,在訪問中表演用「膝蓋走路」。這段影片到今天已經有超過810萬觀看次數(蔡英文同樣作「博恩夜夜秀」嘉賓的那一集,也「只有」760萬次觀看),是各片段之冠。當政治人物與網紅合作可以得到如此多關注的時候,本屆選舉理論上應該是更集中地運用這方法作宣傳,但各人參選至今,在這方面的宣傳都是相當克制。

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分別

上屆蔡英文早在2019年的4月就登上「博恩夜夜秀」,到該年12月中就亮相其他網紅的節目;韓國瑜則是同年12月24日上「博恩夜夜秀」。這次選舉(直至本月23日為止),的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影響到政黨之間的宣傳策略。其中國民黨侯友宜和民眾黨柯文哲在早陣子的合作風波,也演變成肥皂劇,直接得到民眾所有關注(但似乎是負面的關注)。

相對來說,賴清德在選舉中一直都給人「躺着選」的感覺;至少在網絡宣傳方面,也一樣是少有動作。暫時賴清德唯一參與的網紅節目,是本月初到「驚奇玩起來AmazingTalker Show」作嘉賓(2022年的時候柯文哲也上過同樣節目),暫時有40萬左右觀看次數(而柯文哲在一年前登上相同節目,至今有270多萬觀看次數)。至於國民黨的侯友宜,跟網紅的合作和影響力暫時也同樣有限。侯早在半年前亮相「館長」的節目,但觀看人次都只有20萬左右。

相比起較受年輕人歡迎的民進黨,侯友宜在網絡宣傳上相對失色,似乎是非戰之罪;反而賴清德無法像蔡英文一樣,通過與網紅合作來製造話題和人氣,這是民進黨在兩屆選舉、兩個候選人的一大分別。

在3個候選人當中,柯文哲明顯是最受年輕族群歡迎的一個,於網絡上的聲勢也是最大。兩個星期前,柯文哲亮相網紅「愛莉莎莎」的頻道,愛莉莎莎在片中跟隨了柯文哲一天的工作,也做了一些訪問。這種影片的「深入揭秘」橋段,一點都不新鮮,但暫時只有柯文哲拍了,並收穫了190萬人次的觀看。即使競選還在進行,可能會有更多網絡宣傳在接下來的時間如箭在弦,但3人之間對於網絡宣傳的運用,無論是頻率或效果,還是有明顯的高下;而這種差異,也可以從其他地方反映出來。

要贏選舉,當然最終還是以票站的得票作準;但今時今日候選人是否受(某一部分)大眾歡迎、受關注,早已有不同的量度方法。其中之一,自然是這些政治人物的個人專頁「粉絲」人數。賴清德的面書(facebook)粉絲人數有87萬,侯友宜是66萬,而柯文哲則有217萬,勝負已分。

沒錯,這只是「某一部分」大眾,更準確一點說是年輕族群的人數。但正如前面所述,今天網絡宣傳的內容和影響力,早已成為傳統媒體的話題和內容。我們不應將網絡的聲勢無限放大,也同樣不能無視網絡影響力的外溢效應。

如果再仔細解釋這些網絡影響力,或談網絡宣傳的作用,在《台灣地方政治讀本》(左岸出版)裏的第一篇文章、趙維孝所寫的〈空氣票在哪?社群媒體為地方政治帶來的質變〉,就有一些有趣分析。該文章主要討論地方選舉,分析2022年不同選區的地方選舉,得出如此結論:「以2022年的縣市議員選舉結果來說,聲量的確無法逕行轉換成得票數或勝選機率,但北中南三地的年輕議員候選人的聲量與最終得票數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尤其以粉專相關程度可能更高一些,仍具一定的參考價值,更可以肯定的是,有辦法在選區內拿到極高選票,甚至接下來可望挑戰立委選舉的年輕議員,能夠創造超高網絡聲量幾乎已經是必備條件。」

柯文哲聲勢領先 影響力不容小覷

網絡宣傳的作用,就是吸納非傳統組織、傳統動員的「空氣票」。這些空氣票往往也是最游離、最左右大局的選票。這次選舉氣氛未如以往強烈,有人認為是因為「勝負已分」,賴清德長時間都在民調領先。但不能忘記,柯文哲當初以「素人」身分從政,成功問鼎台北市長之位,也是跟網絡宣傳、善用社交媒體有大關係。來到這次選舉,柯文哲同樣在網絡宣傳上「遙遙領先」,雖然早前與國民黨的合作風波實在難看,但他的網絡聲勢一枝獨秀,對選舉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編者按:下周五(1月5日)續)

作者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台選評析 四之一)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關仲然]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