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烏戰未平以哈又起 AI突破受矚目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3年國際格局風起雲湧,戰火聲此起彼落。俄軍侵烏演變成雙方僵持之際,10月中東突然冒出新火頭,以色列-哈馬斯戰爭搶走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所受戰難的關注,守衛以色列成為西方多國首務,加沙人道危機則是穆斯林國家以至大部分「全球南方」國家關切焦點。外界如今憂慮明年會否又有新一場地區大戰,惟幸處於激烈戰略競爭的中美關係得以在「習拜會」後回穩,稍為減低擦槍走火風險。

煙硝四起之外,世界繼續轉變。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遍地開花,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和風險卻仍待觀望。環球氣溫今年再次破頂,全球暖化下多地天災頻仍,惟要逐步淘汰暖化關鍵元兇的化石燃料,仍有漫漫長路。

《明報》國際組整理了過去一年的十大事件如下,盼助讀者溫故知新。

明報國際組

【以哈戰爭】

哈馬斯突襲招報復 以軍血洗加沙惹議

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3月於中國加入斡旋下宣布復交後,外界原以為中東局勢有望轉趨平靜。然而,加沙最大武裝派系哈馬斯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南部,殺害逾1400人,擄走約240人,引發新一輪以巴激戰。以色列對加沙展開大規模空襲後於10月底發動地面戰,截至12月中,以色列投下2.9萬枚炸彈,加沙近七成住宅和一半建築物被毀、大部分水電通訊設施無法運作,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衛生部指當地死亡人數突破2萬。嚴峻人道危機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彈,撐以的歐美各國面臨「全球南方」多國壓力。在卡塔爾和埃及斡旋下,以哈11月22日達成為期4日、其後延長多6日的臨時休戰協議,哈馬斯釋放部分俘虜換取以方釋放在囚巴人。

哈馬斯是伊朗「抵抗軸心」陣營一員,故外界憂慮以哈戰爭會外溢至整個中東地區,惟以色列據報在美國勸阻下放棄先發制人攻擊黎巴嫩真主黨,故黎南戰線局勢未見失控。反而也門胡塞武裝11月起加強在紅海襲擊商船,促使多間船公司繞過紅海航道,美國牽頭國際護航行動應對。惟以軍擊殺革命衛隊聖城旅駐敘利亞高層,再掀戰火外溢憂慮。

【人工智能】

生成式AI爆發發展 社會風險多未知數

美國初創企業OpenAI去年11月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後,生成式AI今年出現爆發式發展,科技巨擘爭相利用相關技術搶佔市場,OpenAI最大投資者微軟2月宣布將ChatGPT背後技術整合到搜尋引擎Bing,後在其他服務加入生成式AI;Google在3月亦開放其生成式AI聊天機械人Bard予英美民眾試用。

上述技術發展之快令人關注對社會構成的風險,促使國際社會研究如何規管。其中歐盟12月8日達成具里程碑意義的AI立法臨時協議,包括規管執法部門如何使用AI驅動的監察攝錄系統、怎樣安置於關鍵基建,以及生成式AI系統等。

然而,OpenAI在11月發生逼宮事件,行政總裁奧爾特曼遭董事局以他不夠坦誠為由解職,觸發大量員工威脅離職抗議。在微軟等介入下,OpenAI同月22日宣布奧爾特曼恢復行政總裁職位,並改組董事會。

【烏戰次年】

烏反攻失色西方減援 兵變未損俄消耗戰上風

俄軍侵烏今年演變成消耗戰,在西方軍援烏克蘭停滯下,俄羅斯隱有重佔上風的迹象。

烏克蘭6月起展開反攻,惟進展不符外界預期,受阻於俄軍東南部戰壕防線。「援烏疲勞」在歐美悄然出現,其一體現是親俄勢力上升,其中反援烏的斯洛伐克前總理菲佐回朝,匈牙利則阻撓歐盟援烏預算;另一邊廂,美國共和黨人不惜利用援烏作政治籌碼,尋求贏取拜登政府在邊境管制讓步,令參院援烏法案受阻,美國最後一批撥款已於本周發出。

俄羅斯則繼續從友國得到支援,例如伊朗製無人機。總統普京9月邀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訪俄,商討加強軍事和防務合作,擴大兩國「戰略和戰術協同合作」,外界揣測朝鮮有向俄軍提供大批彈藥。

然而,俄軍也面對內耗問題。與正規軍分頭作戰的僱傭兵瓦格納集團在血戰攻陷東南部巴赫穆特後,普京政府尋求收編其部隊。瓦格納首腦普里戈任6月23日發起兵變,矛頭指向防長紹伊古和軍方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惟兵變歷經36小時即匆匆落幕。兩個月後,普里戈任等多名瓦格納高層在俄墜機身亡,疑為當局報復兵變。

【中美角力】

氣球風波蔡麥會擾攘 習拜會成事未改戰略競爭

經歷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處於新谷底的中美關係今年初原有改善契機,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爆出「氣球風波」。美國上空2月初出現巨型可疑氣球,拜登政府指控是中方的「間諜氣球」,布林肯隨後取消訪華,美軍出動戰機將氣球擊落。事件令中美關係轉趨緊張,中方指該「民用無人飛艇」只因不可抗力因素意外飄至美國,美方是反應過度。

台灣總統蔡英文4月初過境美國期間,跟共和黨籍時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閉門會晤,中方回應被認為是沒有佩洛西訪台時強硬。中美5月開始破冰,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會談後,美方放風指雙方認同「氣球事件」屬不幸,尋求重新建立正常溝通渠道。

美方此後開始為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三藩市APEC峰會並跟拜登會談鋪路。美國財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商務部長雷蒙多和加州州長紐森先後訪華協商後,「習拜會」11月15日登場。新聞稿指雙方達成20多項共識,包括恢復一系列軍事聯繫機制,惟成果料不足以改變中美戰略競爭的走向。

【名人死訊】

李克強卸任同年猝逝 基辛格毁譽聲中百年歸老

中美今年都有重要人物辭世。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卸任,10月27日即心臟病逝世,終年68歲。美傳奇外交家基辛格11月29日以100歲高齡逝世,他在中美建交角色關鍵,7月訪華時還獲習近平祝壽,惟其現實政治主張頗有爭議。其他去世名人還有揭露中國愛滋病實况受打壓而流亡美國的女醫生高耀潔(12月10日,95歲)、美史上在任最久女參議員范斯坦(9月28日,90歲)、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6月12日,86歲)、「股神」巴菲特拍檔芒格(11月28日,99歲)和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等著作等身的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7月11日,94歲)。

【核水排放】

福島核污水啟排放 陸港擴日食品禁令

2021年4月,日本內閣通過將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囤積的核污水經處理後排放出海,並邀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評估安全。IAEA今年7月4日發表綜合報告,認為日方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東京電力8月24日開始排放首批7800噸核污水,其間抽驗核電站方圓40公里的海水和海產,發現氚等放射性物質含量大多遠低於可檢測下限值。北京對此反彈,中國大陸和香港分別擴大對日本食品和水產進口的禁令。日本至今完成3輪排放,明年2月展開第4輪。

【氣候變化】

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 氣候峰會仍難倡棄化石燃料

2023年是19世紀中業有紀錄以來最熱一年——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本月初預計連同12月,連續6個月破最高平均氣溫紀錄,全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逾1.4℃。北半球多地如中國北京、南歐和美國南部,均在夏季刷新持續酷熱紀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地球已進入「全球沸騰」時代。

惟在阿聯酋舉行的氣候峰會仍存利益分歧,未有在淘汰化石燃料的訴求上果斷行動。

【緬北變局】

三兄弟聯盟剿電騙家族 軍政府失中緬關口受挫

盤據緬北撣邦的白家、明家等華裔犯罪家族在中緬邊境從事電騙等犯罪活動,且以中國人操縱犯罪及行騙對象。緬甸三支反軍政府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成、擁兵逾兩萬的「三兄弟聯盟」在疑似獲中方支持下,10月27日起以清剿電騙家族為名,向他們及其背後的軍方包庇者開戰,既成功佔據多個緬北的中緬邊境關口重鎮,也令多名犯罪家族頭目丟命或移交中國公安。節節敗退的軍政府12月起在中方斡旋下跟三兄弟聯盟談判,暫達停火協議。

【納卡易主】

阿塞拜疆重奪納卡 亞美尼亞族急撤離

阿塞拜疆自2022年底封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對外通道,今年決定出手結束爭奪戰,9月19日兵臨城下,閃電迫使區內亞美尼亞族自治政權繳械投降,明年元旦正式解散,當地逾10萬名亞族居民紛紛遷回亞美尼亞本土。這意味着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圍繞該主權爭議地區的30年爭鬥落幕。

惟外界仍關切阿塞拜疆會否在土耳其支持下進攻亞美尼亞南部本土,以求打通連接外飛地納希切萬的「贊格祖爾走廊」陸橋。

【美國政爭】

眾院議長換人又難產 特朗普成首美總統受刑檢

美國共和黨1月接掌眾議院,在黨內極右壓力下議長難產,麥卡錫最終幾經投票才當選,卻在10月落台。惟議長再度難產,經過3周才選出邁克‧約翰遜接任。前總統特朗普領前共和黨總統提名戰,惟能否出選要視乎連番官司結果。特朗普4月因掩口費爭議成為美國首名被刑事檢控的前總統,8月拍下「大頭照」創前總統先河,但還有多項官司纏身。現任總統拜登之子亨特9月也被控告3項罪名,成史上首名被控的在位總統子女。

(回顧2023 全球十大新聞事件)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