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瀚亞投資黃嘉權:2024慎選中資股 電動車零件生科看俏

發佈於

【明報專訊】回顧2023年,恒指下跌13.82%,不單連跌4年,屬歷來最差表現,而且亦在亞洲主要股市中排尾二。雖然港股在2023年表現不濟,惟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期內上升3.6%、亞洲美元債券指數錄得高單位數升幅,顯示亞洲股債仍有不少投資機會,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及普徠仕亞洲債券基金期內均跑贏大市,故今期封面故事專訪該兩間外資基金公司的代表分析2024年市况。瀚亞投資客戶投資組合經理黃嘉權表示,目前在中國股市比較看好電動車供應鏈及生物科技股;普徠仕亞洲債券策略基金經理陳兆德則看好香港地產及電訊企業美元債,亦會在印尼及印度債市尋寶。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恒指2023年下跌2734點或13.82%,歷來首次連跌4年外,亦在亞洲主要股市中僅略勝泰國,排名倒數第二,期內亞洲股市普遍錄得升幅,歐美股市、尤其是受惠人工智能熱潮的美國科技股表現非常強勁,納指全年勁升43.42%,相信令不少港股投資者感到失望,2024年希望在港股以外尋找投資機會,今期封面故事首先分析亞洲股債市場。

受惠人工智能熱潮 台股表現佳

回看2023年亞洲主要股市表現,以日經平均指數上升28.24%稱冠,惟考慮到日圓期內貶值,以美元計全年升幅便收窄至19.22%,表現不及台灣加權平均指數及印度Nifty指數。台灣加權平均指數內有不少晶片股,與美國科技股一樣受惠人工智能熱潮,而印度目前已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增長亦理想,也得益於全球供應鏈轉移趨勢,當地股市近年一直備受資金追捧,2023年繼續有好表現亦不令人感到意外。

印度股市2024年料延續強勢

瀚亞投資是國際保險公司保誠(2378)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根據記者在瀚亞投資網站取得的數據,主要投資於亞太地區(除日本外)股票的「瀚亞投資亞洲股票基金」在2023年錄得約5%正回報,與基準指數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期內上升3.6%比較屬跑贏大市。根據在2023年11月底基金報告,該基金當時首兩大持股分別是台積電(台:2330)及三星電子(韓:5930),而十大持股中亦包括IndusInd Bank及ICICI BANK等兩間大型印度銀行。

瀚亞投資黃嘉權在專訪中表示,看好印度股市在2024年可以延續2023年的好表現:「由於近年印度經濟增長理想,上市公司盈利亦快速增長,全球資金的確不斷流入印度,令印度股市像火箭一樣上升,目前不少投資者覺得只要印度繼續由總理莫迪領導,經濟及股市便會繼續有好表現,因此2023年12月初印度地方選舉由莫迪所屬政黨勝出,便令股市升勢加快。我們認為不論是印度整體經濟及上市公司業績,都會繼續有更多好消息,所以我們在2024年亦繼續看好印度股市。」

買印度銀行求增長 吸內銀望收高息

可以留意的是,自從莫迪於2014年5月出任印度總理至今,過去近10年印度Nifty 50指數已上升逾兩倍(見圖1),不少國際投資者「寧買當頭起」,印度股市繼續受到資金追捧亦屬可以理解。

黃嘉權認為,雖然環球資金不斷流入印度股市,但這未必會影響中國股市,他不評論個股,但將印度銀行股與內銀股比較,來說明印度股市的吸引力:「我們覺得印度股市與中國股市的投資角度根本上是不同的,投資者現買入印度銀行股是追求增長,原因是印度銀行股盈利按年增長普遍達10%至20%,內銀股盈利又怎會有這樣高的增長呢?目前投資內銀股是為了收息,其息率普遍亦達7至8厘。我覺得印度股市就好像20年前的中國股市一樣,第一步上升的是銀行及地產股,然後其他板塊亦會接力做好,至於20多倍的市盈率是否太貴呢?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只要盈利增長在未來能維持在高水平的話。」

不少中資股近年盈利差 累股價下跌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許長泰在《Money Monday》上期(429期、2023年12月18日出版)封面故事曾表示,港股須改善基本面,外資才會回歸:「我同意目前港股中,有些好公司估值頗吸引,假如你有一筆錢可以長線投資,現時買貨絕對是可以的,但問題是日本股市在迷失30年期間估值亦曾一直很低,需要有催化劑出現後,估值才可回升,市場需要有信心及基本面,兩者相輔相成,市場才可以有好表現。」

瀚亞投資與摩根資產管理均屬外資,記者請教黃嘉權,港股基本面怎樣才算是改善呢?他表示,不少本港以至中國上市公司過去逾兩年盈利遜於預期,股價因此出現調整屬合理,而向前望的話,他認為,上市公司是否願意增加資本開支屬值得密切留意的重要領先指標。

觀望中資股會否增資本開支

黃嘉權表示:「中國、印度、日本或其他股市也好,我們關心的是上市公司未來兩至三年有何發展計劃,因為在正常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應該增加資本開支,這包括增聘員工、購買機器或興建廠房,才可以增加業務、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由此提升收入、推動盈利增長,否則便會發展停滯。中國內地經濟增長過去逾兩年遜於預期,很多上市公司在增加資本開支上是保守的,等一個更好時機才去做,2024年會否是一個好的時機呢?這是我們與管理層積極溝通希望知道的。」

耶倫料再訪華 聚焦討論中美難題

自從美國在2018年向中國加徵關稅以來,過去6年中美角力持續,地緣政治緊張,風險溢價亦上升,被視為中國上市公司不願意增加資本開支的原因之一,隨着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11月成功訪美,中美關係有企穩回升的迹象,這對中國股市又是否屬正面呢?

黃嘉權分析,2023年11月舉行的中美元首峰會的確是好的開始,但暫時該峰會由上而下的政策明朗度不高,作為國際投資者,他更希望看到中美關係改善的實質成果,例如美國會否放寬某些產品、零件出口至中國的管制,若屬實的話,市場料反應正面。他續說,美國財長耶倫上月已表明將於2024年再次訪華,聚焦討論難題(Focusing on Difficult Topics),若屆時真的有好消息公布,便值得研究對哪些板塊有利,可以投資。

冀中資股回購或增派息 與股東分享現金流

假如中國上市公司因為不同原因在2024年繼續不願意增加資本開支,黃嘉權認為,若上市公司日常業務可以賺取可觀現金流,他亦希望上市公司以增加派息或回購等方式與股東分享成果。

黃嘉權表示:「若中國上市公司不增加資本開支,這沒有問題,但是否願意與股東分享現金流的成果呢?例如回購股份或增加派息,這便是近年日本上市公司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在不提高資本開支的時間,便回購或增加派息,這是投資者樂意見到的。為何海外投資者過去一段長時間如此鍾意投資美國股市呢?原因是不少美國上市公司不斷回購或增加派息,雖然中國個別上市公司亦有這樣做,但比例相對少,如果多些去做,在海外投資者或所有投資者心目中均可以增加價值」。

睇好醫療美容 A股選擇較港股多

綜合上述分析,黃嘉權認為,目前投資中國股市,一定要精挑細選好公司,當中,他比較看好電動車供應鏈股,而該板塊內地A股會較港股有更多選擇:「我在2023年多次到內地公幹,每次也見到愈來愈多的電動車,因此行業明顯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我覺得2024年內地電動車價格可能會出現調整,原因是不止外資公司、很多中資公司亦加入此市場競爭,令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價格難免會有壓力,因此電動車生產商盈利未必理想,供應鏈的情况則不足,始終電動車的需求繼續增加,對零件供應商是好事,內地A股有很多此板塊的公司,值得我們看好。」

另外,黃嘉權亦看好與醫療美容相關的中國上市公司,而此板塊內地A股同樣較港股有更多選擇:「醫療美容與牙科護理等均屬選擇性消費的醫療板塊,國家不會控制有關服務的價格,原因是大家希望自己變得更美麗、有閒錢才會去消費,這並非必須的消費,而這板塊的港股的確較少,在內地A股選擇會較多。」

生科股若成功研發創新藥 可留意

在港股方面,黃嘉權建議可以留意生物科技股,他表示:「在內地帶量採購政策的框架下,藥物價格始終是受到控制的,這影響整個行業的盈利,這樣的話,即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很希望做得好,盈利仍會有很大調整;但如果有一些生物科技公司能研發出創新藥,受到監管的影響未必這麼大。」

美上市中國教育股2023年表現佳

跟着黃嘉權分析中國教育股,指即使受到政策影響,此板塊在2021年及2022年表現很差,但個別在美國預託證券上市的股份在2023年表現其實相當理想(見圖2),原因是行業競爭減少,這些上市公司亦發掘到政府可以接受的領域去發展,由盈利增長推動股價上升。

黃嘉權總結是次訪問表示:「所以並非整個中國股市都可以投資,一定要看個別股份,選股真的很重要,我們便會審視哪些上市公司具備強勁盈利增長。」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