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關仲然:2024年大選前瞻:國民黨的復活和民眾黨關鍵作用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本周六台灣大選有兩大焦點,其中之一是在總統選舉,國民黨能否回朝、挑戰民進黨的壟斷。國民黨在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勝出,民進黨也在去年接連陷入性侵醜聞,前者勢頭本來不錯;但隨着大選臨近,國民黨和侯友宜明顯後勁不繼,在不同機構的民調都處於落後。今屆選舉對國民黨來說,有可能翻身復活、重新執政嗎?

自馬英九之後,國民黨經歷兩次大選慘敗:2016年朱立倫大敗300萬票,到2020年韓國瑜也輸了260萬票,對於登記選民數字是2000萬左右的台灣來說,這都是一段大差距,連續兩屆得票率都比民進黨少約20個百分點。因此兩次選舉後,都有國民黨要「亡黨」的說法,意指難以翻身、就此退場。

亡黨的說法聽起來誇張,觀乎國民黨到今天仍然存在,而且以黨的資源和規模來看,依然是台灣第一且遙遙領先(舉個例,像兩黨黨中央的位置就有大差別:國民黨有一整棟大樓,民進黨則是大廈其中一層)。

民進黨「走過亡黨」經歷的兩個重點

類似的亡黨說法,其實同樣曾出現在民進黨,當年陳水扁貪污,2008年大選民進黨落敗後,黨內愁雲慘霧,亡黨之聲此起彼落,甚至曾傳出要改名「社會民主黨」,藉此擺脫負面形象。雖最後沒有棄掉民進黨這名字,但黨內也確實推出不少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選出蔡英文為黨主席,而不是傳統民進黨人如蘇貞昌、謝長廷等,推動民進黨革新。

從民進黨「走過亡黨」的經驗來看,可得出兩個重點。首先,2008年民進黨的慘敗,實際上是輸了220萬票左右,得票率差17個百分點。以大敗的程度來說,國民黨在近兩屆大選其實輸得更慘烈。第二,慘敗之後的民進黨推出改革。在政黨政治的學術研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文獻題目是關於政黨改變(party change)。於相關文獻中,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政黨作為一個大型組織,本來都抗拒改變,除非有很大的原因非變不可,否則都傾向維持現狀。因此在有關政黨改變的研究裏,改變原因和改變內容都是研究重點。

要數最常見的改變原因,選舉大敗必列首位。像運動比賽一樣,選舉總有輸贏;但若大敗,意味着政黨出現了根本問題、民意基礎有重大缺口,即失去了一大部分支持,要扭轉劣勢就要靠政黨改革來達成。研究文獻很多時會把領袖的轉變看成為政黨改變的原因之一,但對政黨來說,黨主席的轉變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選舉慘敗後,因此黨主席的轉變更多時候是政黨轉變的其中一項。

民進黨當年大敗,單論慘烈程度其實比不上近年國民黨,惟已足以推動民進黨推行一些改革;而且在2012年大選中,雖再次輸給馬英九,但兩黨差距縮窄到80萬票(6個百分點的得票率),顯示蔡英文成功令民進黨擺脫亡黨命運。

說了一大堆民進黨當年經驗,將鏡頭放回國民黨:兩次慘敗後,國民黨有沒有改革?是否可能扭轉劣勢?2016年後,洪秀柱、吳敦義、江啟臣和朱立倫(現任)先後獲選為黨主席,當中以吳和朱任期最長。單從這幾任黨主席的牌面來看,就反映了國民黨的改變程度有多少了。

國民黨要復活 改變無可避免

國民黨殘破老舊形象揮之不去,當然跟黨內大老長期把持朝政、無法換班有關。像馬英九這些大老,正面地看,可以說他是德高望重所以仍經常看到其蹤影(早前「藍白合」就是由他推動);但倘以批判一點的角度出發,來到2024年,他依然老是常出現,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戀棧權位,又或黨內無後起之輩。

要找出國民黨在馬英九下台後的最大問題,起點是2014年太陽花運動,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親北京立場,得不到台灣大眾支持,這是國民黨問題的根源。當2020年該黨再次慘敗後,新生代的江啟臣短時間擔任黨主席,其間短暫出現過國民黨是否應「拋棄九二共識」的聲音,但很快就被壓下去,後來亦換上朱立倫任主席。

國民黨是否真的可以拋棄九二共識、拋棄了是否就此復活,又應該有什麼新的兩岸論述,答案當然無法預估;惟若要贏回民眾支持和選票,改變似乎是不可避免。無疑,國民黨在台灣人的想法和北京的態度之間,並無很多空間可以發揮,但這是國民黨起死回生的關鍵。看看今天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新意欠奉,多少也解釋了國民黨在民調落後的原因。

國民黨非全無希望

現實上看,國民黨雖難以單獨挑戰民進黨,但不代表今屆選舉全無希望。選舉的結果,比併的是選票多寡,惟要贏得選舉並不需要取得所有選票,夠贏就可以了。今次選舉氣氛相對淡靜,對國民黨來說反而是好消息。上屆選舉氣氛好,多少跟韓國瑜的人氣有關。一陣「韓流」的確炒熱了國民黨聲勢,惟同時激起了敵對陣營關注。當有一部分選民非常不希望韓當選時,自然要投票給蔡英文,所以當年韓流也是間接為民進黨助選。

這情况就如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一樣,支持特朗普者興高采烈地希望美國再次強大,惟同時也有很多本來不一定投票、但非常痛恨特朗普的人,以自己一票來阻止其當選,投票率也相應提高。

對民進黨支持者來說,當然不希望侯友宜任總統,但若要比較討厭甚至是憎恨的程度,侯都沒有像上屆韓國瑜一樣受到所有人關注。民進黨去屆將「韓國瑜當選」變成了世界末日般的「芒果乾」(「亡國感」諧音),來到今屆選舉無法重施故技,正是因為侯不像韓國瑜一樣受爭議。

第三勢力在台灣的命運

此外,今屆選舉還有柯文哲亂局,形成三頭馬車格局。雖藍白兩黨曾接近合作但最終破局,不過現實上,合作破局不止影響在野陣營之間的實力,因柯文哲搶走的是年輕一代票源,這票源本來就跟國民黨無關。國民黨一向有鞏固的地方網絡,確保忠實的藍營支持者出來投票。當三頭馬車開到最後,沒有什麼棄保效應的話,國民黨隨時有低票當選的可能。情况就如2022年台北市長選舉,黃珊珊代表民眾黨出選,最後漁人得利的也是國民黨蔣萬安。因此,今年大選同樣可能是國民黨一次另類的復活好機會。柯文哲選得愈好,意味着民進黨會流失更多選票,國民黨就愈有利。

對柯文哲和他的民眾黨來說,一直以來都強調是「第三勢力」。第三勢力身處在對大黨有利的選制中,就注定不容易。像總統選舉,票多者勝的單議席單票制只設一輪投票,倘換上像法國一樣的兩輪投票制,規定當選者要取過半票數,柯當初就不必勉強藍白合了。在今屆選舉,柯拼盡全力,也確實取得年輕一代支持,惟在整體動員能力欠奉下,明顯於造勢活動中的聲勢不及傳統大黨。這也是第三勢力在台灣的命運。

民眾黨立委選情見好 局勢添變數

至於立委選舉方面,民眾黨選情似乎來得更好,並且像柯在總統選舉一樣(搶去賴清德的票),對整體局勢帶來不少變數。以單議席單票制為主的立委選制(113個議席中,73席以單議席單票制選出,34席政黨票以比例代表制選出,餘下6席為原住民議席),同樣對大黨有利,但留有一定空間給小黨(政黨票有5%門檻)。

上屆民眾黨首次參選即取得逾11%政黨票,合共得5席。在今屆立法院選舉,最多人談論的是有沒有政黨能取得過半數議席。2016和2020年民進黨都能得到過半數議席,同時控制行政和立法機關;但來到今屆立委選舉,更多人相信沒有單一政黨能做到,當中關鍵正是民眾黨的興起。

民眾黨在上屆參選後,支持度穩步上揚,這從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民調可見,最新民調數字(去年6月):民進黨27.3%,國民黨18.1%,民眾黨12.1%;對比上屆2020年選舉時:民進黨34%,國民黨17%,民眾黨4.9%。民眾黨在這4年時間都有穩定發展。

民眾黨當然不會一躍成為最大黨,但就有能力令民進黨和國民黨都無法取得過半議席。這也意味着,無論是誰成為新總統,都很可能無法在立法院取得絕對控制。這結果對未來4年的台灣政治會是一大變化。

作者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關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