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崑:寬鬆包容 香港特色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維港舉行除夕跨年煙花匯演,入境旅客人數超出預期,當中有不少不過夜的內地旅客因過關及交通配套等問題,被迫通宵滯留香港,內地旅客怨聲載道,引起各方熱議。特別是在「小紅書」社群媒體的平台上,香港被詬病「歧視內地人」的話題再次成為「引流」(引來流量)。小紅書約有3億註冊使用者,用戶年齡主要集中於18至34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背後問題,就是年輕用戶接收不利香港形象的帖文愈多,隨年歲增長,只會加深內地民眾普遍對港人負面形象的觀感,絕不有益於兩地民眾的真切交流。兩地部門不得不稍作注意。

對旅客滯港事件的兩地輿論反應

觀乎本地各大報章媒體的社評和評論專欄,在事件發生後,並未負面挑動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矛盾,亦未見流於情緒化地貶低不過夜旅客帶來的低經濟效益。

實際上,各方合力提出建議,包括因應重大節日等特殊的旅客高峰期,港深兩地政府是有責任提早做好各方面的交通配套,例如延長兩地鐵路營運時間,尤其深圳、廣州已躋身國際一流城市行列,與香港並駕齊驅,絕對有能力吸引國際文化藝術與體育等盛事活動落戶,促進港人北上消費的動機愈多,同時亦為深、廣兩地民眾提供更暢順便捷來港旅遊的區域一體化體驗,可創造經濟價值及締造多贏局面。

進一步說,各方的建議並未忽略不過夜旅客來港消費的訴求。例如對本地酒店業定位,應考慮與業界多溝通,是否可以有更多中低價酒店房間供應,或在宣傳上加強夜間消費場所吸引力,藉以提供更多過夜誘因的適切建議。不過,建議也同時點出旅遊模式已經改變,提示商戶應多花心思並研究港人北上消費的原因,參考及應用於吸引內地來港的不過夜旅客,在本地其他方面有更多花錢空間。

可以說,本地輿論對於事件的應對方式,是從解決/檢討問題的角度出發,未有消費情緒、故意「引流」,更多的是從改善接待旅客之道、保持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就事論事去討論,符合港人對國際旅客有其寬鬆包容的個性特質。

營造香港「壞孩子」角色 不利對國家戰略價值

無論如何,以上就事件所提及的本地輿論反應,確實反映了香港的開放與包容特質,也是符合香港作為一個多元社會,接納任何事情總有意見紛陳的時候。唯有踏踏實實,用最寬鬆、最包容的辦法,為社會整體利益糅合出適切建議,亦是體現作為國際城市應有的社會價值。

反之,內地有部分媒體或個別網紅的引流模式,慣於「消費」香港,不斷製造港人「歧視」內地人的種種,營造香港在國家眼中是「壞孩子」的角色,不利香港對國家發展的戰略價值。內地相關部門應要稍為注視。

事實上,充分利用並明確香港的開放、包容與國際化特質,不僅是在遷就香港的歷史和事實,更是促使港人對「一國」有更寬鬆、更包容的理解;而對於「兩制」,更可避免狹隘與防守性的政治思維。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