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邱量知:紐國控煙政策轉軚的啟示:警惕家長主義施政後果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公共政策素來講求平衡,政客及技術官僚往往必須盱衡全局,綜覽施行一項舉措成效為何,有時更要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因此,要一刀切、運動式採納一項厲行禁止的計劃,除非對社會帶來的風險具凌駕性,否則皆應慎之又慎,以免補得東家牆,西苑卻失火。早前新西蘭的禁煙方案出現劇變,可謂為以「家長主義」(paternalism)施行公共政策的一記反高潮,值得深思。

事緣素來被視為「國際控煙先鋒」的新西蘭控煙方針突然出現「政策u-turn」,新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去年11月一上任,就撤銷原定2024年7月實施的新世代禁煙令——永久禁止向2009年1月1日或之後出生者出售香煙或煙草產品。此舉教不少奉「無煙世代」為金科玉律的團體及人士大跌眼鏡。

嚴苛控煙 往往得不償失

然而,政策出現180度大轉變不是毫無由來。歸根究柢,以世代劃分硬性定下禁煙令,本身甚富爭議,其中最大爭拗點莫過於政策助長黑市、催旺私煙市場。一旦黑市坐大,在龐大利益誘因下就會變得根深柢固,難以消除,屆時將不是一句「加強執法」就可解決。類似情况在國際上屢見不鮮,當中尤以黑市藥物交易最明顯,其利益網絡盤根錯節、生命力頑強,一直令不少國家執法部門大為頭痛。非法私煙橫行,更讓年輕人容易循非法渠道接觸煙草產品,變相削弱其他控煙措施成效,皆因非法商人毫無道德可言。

在禁煙法案討論期間,新西蘭海關當局曾對黑市私煙猖獗表達深度擔憂。時任海關關長Meka Whaitiri曾向傳媒表示:「我擔心(法案)將導致本來無法輕易取得合法煙草產品的人轉向光顧非法商人,加劇對非法煙草產品的需求,破壞『無煙』目標。」

新西蘭行動黨副黨魁Brooke van Velden亦在議會表示:「(此法案)不是在幫助我們的社區,而是簡單的保母式國家禁令(nanny state prohibition),將對社會帶來更多問題。實際上它將只會催生龐大黑市、增加非法活動,危害社區。」可見無論前線執法人員或是政黨人士,均可憑常理及簡單經濟學原則推論出,過分嚴苛的控煙政策往往得不償失,最終得益者不是他們原意想保障的年輕人或非吸煙者,而是非法商人賺個肚滿腸肥。

保母式禁令 或好心做壞事

推而進之,上述人物「保母國家」一說,與家長主義概念相同,泛指國家以公權推行徹底、無死角的禁令,以指標、計劃禁絕某一現實存在的政策或事物。這本來就甚泛道德化,若加以法例賦予執法者權力,則其影響力更無遠弗屆。

歷史上其中一個最有名例子,正是美國於1920至1933年間推行全國性的禁酒令,在基督新教人士提倡下力主禁止酒精飲料貿易,以改正因酗酒而衍生的家庭暴力及治安敗壞等問題。然而,烈酒釀造、飲用及運輸地下化,瞬即衍生黑市貿易,助長黑道把持;同時亦令酒精神秘感大增,反而催生不少新世代的好奇心作祟。後世研究亦揭示當時美國全國範圍的酒精消耗量根本無明顯下降,反映此舉收效不大之餘,更是「好心做壞事」。

因此,當新西蘭總理盧克森宣布撤銷世代禁煙令時,他提出的論據正是可以防止煙草在黑市出現,亦避免香煙零售點過於集中,導致潛在罪案。撤銷禁煙令後,新西蘭政府也不是「躺平」,仍落力推行控煙工作,將透過教育、鼓勵將電子煙作戒煙工具、管控18歲以下者使用電子煙等方向作出努力。

話說回頭,即使是當時走在最前沿的新西蘭,乃至大部分國家,仍保留電子煙作為控煙選項;香港卻更為嚴厲,兩年前就開始禁售電子煙。如此「彎道超車」,其他國家簡直瞠乎其後。

除了新西蘭,馬來西亞早前亦有迹象撤銷相關法例,原因亦大同小異,畢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無視政策制定規律,推出強硬政策而沒有任何後果。英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一份行業委託報告發現,消費稅與黑市份額成正比關係,增加的消費稅每年推高煙草產品價格,黑市份額相應成長:2017年為9.2%,2018年為10.2%,2019年為11.5%,2022年為12.1%。如此鐵錚錚數據,值得政策制定者三思。

儘管部分團體高喊香港推行「無煙世代」刻不容緩,但即使現時以不斷提高煙稅作為控煙手段,其讓黑市坐大的副作用已經浮現。例如去年港府上調煙草稅約三成後,市面上的私煙廣告即多如天上繁星,宣傳銷售力度比正牌香煙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零售價低於煙草稅的香煙(有關注團體稱為「老鼠煙」)亦逐漸在市場上出現,甚至明目張膽地出現在一般零售點,視法律如無物。

儘管本港海關着力打擊私煙,2022年偵破私煙案件數目及檢獲私煙量均按年增加逾倍,但情况正如上文所言「根深柢固,難以消除」。單是加煙稅,就令情况惡劣如斯,倘按照吸煙與健康委員會般建議,推行現已被新西蘭棄之不用的「無煙世代」政策,後果將難以想像。

政策制訂及實施 非一句口號了得

控煙公眾諮詢於去年9月結束,相關政策局目前應在整理及分析公眾意見,以決定下一步控煙政策,相信結果很快就會出爐。新西蘭已用自身經驗做了一次很好示範,作為公共衛生的持份者,廣大市民均會希望下一階段的政策是務實、可行,而不會因部分團體的過時偏見影響政策大局。

防微杜漸意念雖好,但畢竟政策的制訂及實施並不是一句口號了得。尤其當要推行一項對全社會有深遠影響的禁令,當局更要考慮其公共成本、對私人領域的干預,及外溢效應(externalities)對社會帶來的副作用,否則得不償失,代價始終由全社會共同承受。

作者是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公共政策碩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邱量知]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