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記者用AI與讀者用AI

發佈於

【明報文章】OpenAI本周推出GPT商店,讓開發者自製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s)予其他人使用。例如可以訓練一個名為「北上購物狂」的代理,解答用戶有關北上食玩買的問題、給出路線建議等。AI代理普及化,將對傳媒界帶來什麼機遇與挑戰?

OpenAI為防巨額侵權賠款,開始向新聞機構買文章版權,以訓練AI模型。但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上周報道,OpenAI的開價低至100萬美元一年,即是以一個太古城單位都買不到的價錢,去買新聞以訓練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科技產品。出手之低,令人驚訝。報道指相較之下,Apple的開價為5000萬美元數年起跳。

新聞機構跟OpenAI合作,可能不止講錢,還講技術交流。包括路透社、BBC(英國廣播公司)、《太陽報》等英國媒體裏負責AI應用的主管,最近在一個論壇上分享經驗。路透社的Jane Barrett再三重複,要以「玩玩吓」的心態嘗試AI:「每個人都應該出於玩的心態去用。找到你的童心,去用這些工具。」她說這樣才能試出AI的強弱項。

例如他們發現,ChatGPT不懂得處理「引用」,即是新聞報道裏利用引號逐字轉述受訪者說過的話。記者對引用句子隻字不改,是基本操守,但ChatGPT不懂。路透社正安排數據科學家去改善這個應用問題。

雖然同類的應用AI的挑戰多不勝數,但與會者都非常樂觀,肯定AI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太陽報》的代表認為,投資在AI的項目將很快帶來回報;路透社代表甚至說:「完全預見到假以時日,部分報道可以在無人監督的情况下刊登。」

「變專家」門檻降低 人們會否更懷疑新聞?

媒體機構跟絕大部分公司一樣,將AI當成工具,希望藉AI提升生產力。但對讀者及廣大群眾來說,AI的角色可能複雜得多。跟Google、iPhone和facebook一樣,這些革命性的科技產品最厲害之處,是改變人心。

過去10年,人們愈來愈懷疑權威,包括懷疑哪管是最具公信力的媒體,寧願相信謠言和陰謀論;最根本的原因,是「Google吓就可以變專家」、「睇吓facebook就可以變專家」。當ChatGPT將「變專家」的門檻降至歷史新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專屬的虛擬專家顧問團隊,人們會否更加懷疑權威、更加懷疑新聞呢?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