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周永新:2024年港人掛慮的3件事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人快樂嗎?根據多個調查結果,港人的快樂指數在世界排名並不高,因此有評論認為港人並不快樂。這樣的結論似乎欠妥當:(1)世界排名調查所用的指標,多是一般性的,作用是量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未必能準確反映本港特殊情况;(2)調查收集的是大眾看法,結果未必所有人能夠認同,畢竟快樂是十分個人的感受。雖不能一口咬定港人不快樂,但問問自己、看看周邊的人,又有多少人感到快樂?就是常說「I’m fine」的人,看來也只是一句客套話。

正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港人不快樂,相信最普遍的原因是港人心中太多掛慮:有些掛慮是十分個人的,這樣的掛慮得待個人去解決;有些掛慮卻是眾人都感受到的,雖未必直接影響每個人,但在社會卻造成一種沉悶氣氛,叫人忐忑不安。這樣,在2024年,什麼事情會叫港人掛慮?筆者想到以下幾項。

物業常是港人唯一資產

第一,是本港樓市和股市持續下調。港人所以掛心樓價,無他,皆因除了那三成住在出租公屋的市民,其他住在私人物業的,無論是租客或業主,他們都會密切留意樓價升跌。據2021年人口普查資料,全港有267萬住戶,其中129萬私樓住戶擁有自己的物業(包括858,062戶已還清貸款,及440,160戶仍要還款)。這些常被稱為中產的家庭,他們對樓價的升跌自然十分掛心,因為擁有的物業,就算住所只有三四百呎,很多時已是他們的唯一資產,樓價怎麼不叫他們牽腸掛肚?

到去年底,香港整體樓價累積下跌近兩成。有經濟評論認為,按照過去香港樓價波幅數字分析,未來樓價向下調兩三成並非不可能。換言之,香港樓價仍有大幅下滑的可能,相信做業主的,不僅未來一年要掛心,還不知何時樓價才會回升?更令業主憂心的是,樓價與經濟息息相關,而最近有經濟學者發表言論,估計香港經濟還要經歷5至10年方能恢復增長動力。經濟前景不看好,樓價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經濟前景暗淡,連帶股市也受累。常說股市走在經濟之前,這個道理港人明白。事實上,香港股市這幾年表現不如人意,更跑輸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台灣、東京等有亮麗成績的競爭對手,大部分股民都有損失。無疑,投入炒賣股票的港人是少數,但稍有積蓄的,尤其是退休人士,除了把積蓄放在銀行收取利息(這兩年才有三四厘回報),很多時只好被迫「投資」一些有穩定收入的股票。不幸的是,近年股市下跌,連帶一些有穩定回報的公用股和收租股,帳面也常出現兩三成跌幅。幸運的還可繼續收息,但看見心儀的股票做價面目全非,自己辛辛苦苦積存的儲蓄不斷「縮水」,心裏總不好過。

股樓續跌 可能動搖社會穩定

強積金成立以前,港人可以不參與股票買賣;但有了強積金,現在380萬打工仔都必須參加強積金。投資基金是強積金的指定動作,內地與香港股票自然成為投資對象。近日香港股市下跌,強積金雖是長線投資,積金局也強調不用太着意短期波動,但打工仔看見累積的金額原地踏步,甚至損失(強積金去年才有正回報,平均每人賺約8000元),除了怪責自己不懂選擇基金外,不少轉向預設投資策略基金,免得損失愈來愈大。

樓市和股市下滑,政府可以做什麼?怎樣確保香港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要提醒政府的是,樓市和股市若持續下跌,殺傷力將十分驚人,更可能動搖社會穩定。

第二,經濟若持續不濟,市民繼而憂心的是,自己的工作是否可保?無疑,香港現有就業情况十分理想,2.9%失業率可說是全民就業,多個行業都說不夠人手,政府也正安排輸入勞工。不過,香港全民就業是真實的嗎?一些論者指出,香港蓬勃的就業情况並非由於內部需求有增加,本港經濟其實沒有顯著復蘇,尖沙嘴和銅鑼灣等購物旺區的店舖,高企的空置率是最佳說明。

這樣,失業率為什麼處於低水平?以下原因可作解釋。(1)自去年初通關後,一些在內地有家室的,決定返回內地就業或發展,不再兩邊走,勞動力因而減少。據統計,現在約有37萬至50萬港人在內地居住。(2)一向以來,香港有相當數量在港就業的外來人,他們並非移民香港,多以合約形式來港工作,其中包括內地居民,也有不少歐、美、澳、紐等國的專業人士。近兩三年,在港工作的外來人,流失情况頗嚴重,李家超雖努力「搶人才」,目前獲批的高端和優秀人才也達到11萬,卻難補流失的空缺。(3)雖然無準確數字,但近數年移民的港人估算在30萬至50萬之間,其中大部分是就業人士。

市民憂心失業 非杞人憂天

本港勞動人口會否持續流失,現在難作預測,但香港經濟若仍欠發展動力,失業率難免緩慢上升。事實上,隨着樓市和股市下滑,外來資金不增反減,一些行業已出現人手過剩情况。例如從事地產和股票買賣的、從事金融和保險產品銷售的,及相關法律和會計等行業,現在都出現冗員的情况。基層勞工方面,現在需求仍處高水平,不過隱憂是有的,因為倘經濟仍呆滯不前,市民消費力有所削弱,失業率會緩慢上升。因此,市民擔心失業再次來臨自己身上,並非杞人憂天。

第三,這個掛慮其實已存在一段時間,就是不斷看見關係密切的親友離港。講得白一點,掛慮是因為親友移民走了。為什麼這是個掛慮?試想想: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突然聽到兒媳和他們的子女將於短期內移民,他們會有什麼感受?雖說今天交通方便,移民走了的,可以回來探望他們,惟感情總不一樣吧!失落自然在所難免。又如相識多年的同學,一旦分隔兩地,無論走了的、留下的,都會感到無奈和悲傷。早前有調查發現,學生當中有3.7%想到以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相信近年出現的學生移民潮也有影響。

移民潮對人際關係造成傷害

這股移民潮看來仍會延續,暫時看不到終止迹象。不要小覷移民潮造成的傷害——家人移民走了,代表家庭不再如以前一樣完整;同學移民走了,代表過往建立的感情驟然失去;同事移民走了,代表昔日建立的團隊精神要重新整合。這種無形的損失,無法用數字衡量;所造成的人際關係缺陷,也非短時間可以彌補。

如何紓解港人掛慮,以後再談。

(附:筆者出外旅遊,2月16日復稿)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